缩略图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赵浩鹏

沂水县许家湖镇中心小学 山东沂水 276400

摘要:多媒体技术设备和手段的运用为小学语文课堂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学生的学习受益于更加形象生动的展示和互动,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调动,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应用

0、前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加速推进,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多媒体技术凭借其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特点,为语文教学带来崭新面貌,拓宽教学渠道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立足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深入分析多媒体应用现状与困境,探讨整合优化资源与创新教学模式途径,深化师生互动与提升学习体验方法,构建高效多媒体语文课堂。

一、多媒体运用现状,语文课堂困境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呈现普及化趋势,大部分学校配备基础多媒体设备,教师借助课件辅助教学已成常态,然而多媒体应用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教师仅将其视作展示工具简单替代传统黑板板书,未能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课件制作千篇一律缺乏创新设计,多媒体资源选择随意性较大与教学目标结合不够紧密,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多媒体现象突出,教师专注操作设备而忽视与学生互动交流,课堂氛围机械呆板。学生被动接受信息思维活动受限,语文学科思辨性、人文性特质弱化,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机会减少。

多媒体应用困境还体现在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方面,许多教师虽具备基本操作能力,但缺乏系统培训无法熟练运用高级功能,教学设计与多媒体技术融合不够深入导致多媒体沦为华丽外衣,未能真正服务教学内容。课堂实践中部分教师盲目追求形式新颖,过分注重视听效果忽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多媒体使用不当反而分散学生注意力,干扰正常学习节奏,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多媒体设备条件差距明显优质资源分配不均,教师应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造成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教育公平实现。

二、资源整合优化,教学模式创新

构建系统化多媒体资源库已成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能关键路径,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建立分类清晰、结构完整资源集,实现教学资源最优配置,多媒体资源筛选过程中需严格把控内容质量,确保选用材料既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又贴合学生认知水平。区域内学校间可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促进优质资源流通使用,同时引导教师依据具体教学内容需要,灵活选择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媒介形式,避免单一媒介限制教学效果。教师还应注重对已有资源进行二次加工改造,结合本土文化特色与班级实际情况,增强教学亲和力与针对性,真正让多媒体资源服务于课堂实践。创新教学模式方面应打破传统教学局限,构建互动探究型学习环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推广协作学习模式组织小组讨论活动,促进思想交流碰撞。

以《咏柳》教学为例,教师应当整合关于柳树四季变化高清图片、咏柳朗诵音频、柳树生长微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直观学习环境。课堂开始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早春柳树抽芽场景,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碧玉妆成一树高”意境美,朗读教学环节播放配有轻柔背景音乐古诗朗诵,营造诗歌氛围学生闭目聆听感受语言韵律美。随后利用动画演示“万条垂下绿丝绦”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感受诗人用词精妙,教师还应当设计柳树观察员任务,让学生小组协作借助平板电脑搜集校园柳树照片,制作简易电子绘本在班级内展示交流,加深对诗歌内容理解。课堂延伸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平台查找有关柳树其他诗句,拓展阅读视野,教学评价方面采用语音录制方式记录学生朗读效果,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促进朗读技能提升。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师生互动深化,学习体验提升

多媒体环境下深化师生互动关键在于构建开放包容课堂生态,教师应变革传统单向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技术搭建互动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课堂提问设计需体现层次性与启发性,通过多媒体呈现形式增强问题情境感,激发思维碰撞,教师应当利用投票、抢答等互动功能调动全班参与热情,打破传统发言局限让每位学生均有表达机会。即时反馈系统应用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学习策略促进自我反思能力提升,学生参与多媒体资源制作过程,从素材收集到场景设计再到成果展示,既培养实践能力又增强学习主体意识。学习体验提升方面教师需把握多媒体技术特点,为学生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通过视听结合方式再现文本情境强化感官体验,增强文学作品感染力。针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与路径,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因材施教,评价方式创新亦不可忽视,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体系,全面客观反映学生成长轨迹。

以《草船借箭》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三国时期战争氛围,导入课文,课前设计知识搜索官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查阅三国背景资料,课堂上进行简要汇报激活历史情境认知。阅读环节中教师播放精心制作情境动画,展现江上雾气弥漫场景增强文本理解直观性,重点解读诸葛亮借箭计谋时教师设计互动问答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核心问题:诸葛亮为何选择大雾天气借箭?草船如何布置才能多获取箭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形成答案,利用班级平板抢答系统提交观点,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展示各组答案,引导学生互评互鉴深化对人物智慧理解。文本分析过程中结合影视片段展示借箭场景,与文本描写进行比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拓展环节设计微电影导演活动,学生分组改编剧本利用平板电脑拍摄微视频,表演草船借箭精彩片段展现对文本理解与创新表达。教学评价环节采用电子投票方式评选最佳表演小组,并通过云端反馈系统收集学生对课文感悟,形成个性化学习档案。

四、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且病句错字连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三八”妇女节前,我让学生写《我的好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为了防止学生写空话、套话。我让学生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看从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由于我能根据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写出了许多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五、结语

总之,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多媒体辅助教学必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了它,小学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有效,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李淑秀.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育》2020.11

[2]张丽.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