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工程运行施工管理及对策
董生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桂五水利服务站,江苏省淮安市,211721
摘要: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不仅体现在灌溉效率的提升上,更在于水利设施对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水利设施通过合理调配水资源,可以有效防止土壤盐碱化,保持土壤湿度,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需要进一步探索出适用于农村水利工程运行施工管理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水利;运行施工;管理
引言
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力度、发挥水利工程应有功能成为推动农村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双丰收”的必由之路。基层水利管理部门要意识到农村水利工程在建设与运行管理中表现出的问题,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用水需求等因素,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审查进程,优化工程项目建设规划设计,做好节水宣传,提高农民节水意识,确保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及运行管理效果。
1农村水利目前存在的问题现状
1.1河湖淤塞萎缩,河网水系构建不够完善
农村部分河道被侵占、水系不沟通,村级河道存在断头浜。道路交通建设、骨干河道建设,以及镇区和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建设改变了原有水系格局。发展过程中填埋河道、侵占水域现象显著,造成水面率逐年下降,河道不畅通、黑臭断头、调蓄能力减小,影响到防洪排涝、水环境改善与水景观建设。
1.2水生态退化,水环境短板依旧明显
农村河道水环境改善、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导致农村河道水生态退化的原因主要包括农村污染源治理管控难度较大,劣五类水体治理任务繁重,水域岸线管控整治难度较大。
1.3防洪标准不足,圩区排涝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随着外河水位的提高,防洪标高不足,要进一步提高;二是随着高效设施农业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排涝模数需要加大。圩区防洪排涝能力应在原有基础上作进一步提升,需对圩区内闸、站、沟道提高标准进行建设。
2农村水利工程运行施工管理的对策
2.1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
在施工前,制定一份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是必不可少。这份计划应该明确并规定每个施工阶段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包括施工方法、用料选用、验收标准等,质量控制计划应包括施工方法的规定。这涉及到工程的具体施工步骤、操作流程、人员技术要求等。施工方法的合理规划能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用料选用是质量控制的关键。质量控制计划中应明确所选用材料的品质要求、供应渠道和检验程序等内容。确保使用符合标准的材料能有效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并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专门设立质量监管人员也是质量控制和安全隐患管理的重要措施。这些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制定一份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并设立专门的质量监管人员是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和安全隐患管理的重要措施。这些措施能够确保施工过程中遵循规范和标准,提高工程质量,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2.2优化内部分配机制
目前,施工管理面临着多种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亟须建立一套系统化且高效的施工管理制度体系。改进该机制的关键在于对岗位设定与业绩奖励制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合理优化,以期创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充分激发参与者的内在动机。
1)优化内部分配机制应从清晰的岗位责任以及客观的业绩评估标准入手,设计出既公平又具激励性的奖励分配方案。以此可以直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还能增强施工团队的执行能力,全面推动项目成果达标和效率提升。
2)对于施工管理人员这一重要群体,更应实施严格且细致的考核制度,以保证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执行并落实到位。此项方案的制订,将极大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在项目管理中展现更为明显的领导力。在此过程中,管理人员不但需承担组织协调的职责,还应积极全面推动施工团队的技术创新,进而提升项目整体运作效率。
3)内部分配机制的设计优化中,还需注重动态调整及持续改进,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与行业需求的变化。相关的管理者,应灵活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因此,需引入先进的绩效管理理念及工具。例如,应用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考核体系以及360°反馈评价等方法,可以对员工的表现进行系统、全面且客观的评估,进而为分配机制的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持续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以及团队整体素质。
4)在此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手段运用必不可少,利用现代科技可以使施工管理流程更加透明化,从而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施工管理决策过程进行数字化改革,以此实现更高层次的协作,从而明显提高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
2.3采用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
首先,应积极推进工程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使工程管理达到实时、准确和高效的目的。其次,应大力发展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建立资讯科技人才团队,支援资讯科技发展。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引进高质量的人才,提高他们的信息化程度与技术,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经营的需求,进而促进现代化的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工作的发展。为了防止信息泄漏、丢失、篡改等安全事故,必须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手段,确保农村水利项目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此外,它还可以促进信息交换和协作,建立项目和运行管理方面的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促进了各个层级的协调协作,最后实现了对农村水利工程施工和运行管理的集成管理。
2.4加大建设资金投入
充足的建设资金是保障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基础,应建立国家补助为主、省市县三级财政为辅的资金投入基本模式,加快制定资金投入保障政策,积极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来,积极寻求建设资金投入转型途径,创新农民参与农村水利工程投资模式,逐步确立农民在建设资金投入中的主导地位,发挥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农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2.5规范运行管理方式
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一般由水利工程建设地乡镇或村委会负责日常维护工作,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致使管理成效偏低,存在一定的运行安全问题。对此,应从规范运行管理方式入手,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做起。①强化工作效率。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要具备“真抓实干”的精神,根据管理人员表现,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激发起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②优化工程运行机制。为保障农村水利工程管理顺利推进,要紧扣日常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规划运行机制,使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更加符合当地实际情况。③明确水权分配方案。要严格遵守水利部相关法律政策,强化水资源管理力度,以水利工程受益区及水利工程项目所在地为参考,制定清晰明确的水权分配方案。
结束语
提升农村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力,不断全面推动施工管理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各级管理机构、施工单位及相关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共同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以保证水利工程质量安全,为农村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思考[J].南方农业,2022,16(10):210-212.
[2]裴佐海.农村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安全和质量控制策略[J].农业工程,2022(4):96-98.
[3]包凤玲.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究[J].南方农业,2022,16(10):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