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新时代要求的干部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作者

李福龙

成都中交凤凰湖实业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引言

随着新时代的全面到来,社会环境与工作任务发生了深刻变革,对干部管理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干部管理机制虽有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选人用人不够科学、考核评价单一、培训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干部队伍建设质量的提升,影响了事业发展。因此,研究新时代干部管理机制的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时代对干部管理机制提出的新要求

新时代对干部管理机制提出了多维度的新要求。在政治建设层面,需强化干部政治忠诚教育,建立常态化政治素质考察机制,确保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两个维护”贯穿干部管理全过程。在能力建设方面,要聚焦高质量发展需求,构建精准化培养体系,通过实践锻炼、专业培训等方式,提升干部在科技创新、基层治理、应急处突等领域的专业能力,打造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复合型干部队伍。在监督管理环节,需完善全方位监督网络,结合日常考核与动态跟踪,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同时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此外,还需优化激励机制,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以干部管理机制的创新升级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2 当前干部管理机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干部管理机制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选拔任用环节,部分地区存在重资历轻能力、重选票轻实绩的倾向,考察评价维度仍需细化,对干部政治素质的识别存在表面化现象,导致个别“两面人”混入干部队伍。在培养教育方面,培训内容与实践需求衔接不够紧密,“大水漫灌”式的学习较多,针对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专业领域的精准化培养不足,干部能力与新时代任务要求存在脱节。监督管理层面,日常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增强,“八小时外”监督存在盲区,部分容错纠错机制落地细则模糊,导致干部在改革创新中存在“不敢为”的顾虑。激励机制上,考核评价的差异化程度不足,“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尚未完全消除,基层干部晋升通道相对狭窄,职业发展空间受限问题影响队伍积极性,这些问题亟需通过机制创新加以破解。

3 基于新时代要求的干部管理机制优化路径

3.1 构建科学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

为构建科学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需从多方面着手。在选拔标准上,要突出政治过硬与能力适配双重导向,细化政治素质考察指标,通过深度访谈、实绩验证等方式识别干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同时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能力清单,将科技创新、风险防控等专业素养纳入必测项。在考察方式上,打破“唯票数、唯学历”倾向,构建“日常考核 + 专项考核 + 年度考核”的立体评价体系,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蹲点式”考察,结合群众口碑、项目成效等多维数据,避免“以会议落实会议”的表面化考核。在任用机制上,推行竞争性选拔与统筹调配相结合,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关键岗位实施“揭榜挂帅”,让有真才实学的干部脱颖而出,同时建立跨区域、跨部门交流机制,打破“部门壁垒”,促进干部在多岗位历练中拓宽视野。此外,需健全选人用人全程监督机制,建立选拔任用追溯制度,对“带病提拔”等问题严肃倒查问责,以程序公正保障结果公正,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动态选拔格局,为新时代干部队伍注入源头活水。

3.2 完善多维度、多周期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完善多维度、多周期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需紧扣新时代治理需求重构考核体系。在维度设计上,打破“唯 GDP”倾向,构建包含政治素质、民生实绩、创新突破、风险防控等指标的立体评价模型,针对不同岗位设置差异化权重,如基层干部侧重群众满意度与矛盾化解率,经济部门干部强化高质量发展指标考核。在周期设置上,建立“日常跟踪 + 季度评估 + 年度考评 + 任期审计”的全周期考核链,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采集干部在重点项目、应急处突中的动态表现,避免“年终算总账”的滞后性。在评价主体上,推行“上级评、同级议、群众评、服务对象评”的多元参与机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民生项目成效评估,增强考核公信力。在结果运用上,建立考核反馈与整改闭环,对排名靠后的干部实施“一对一”约谈督导,将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薪酬激励刚性挂钩,对连续优秀者优先纳入后备库,对长期落后者启动组织调整程序,以“考用结合”倒逼干部主动担当作为,让考核机制真正成为引领干部干事创业的“指挥棒”。

3.3 健全干部培训和能力提升机制

健全干部培训和能力提升机制,要以新时代实践需求为导向精准施教。聚焦科技创新、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开发“靶向式”培训课程,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增强实操性,避免“一刀切”灌输。建立“理论学习 + 实践锻炼”培养模式,选派干部到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一线岗位“蹲苗历练”,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将干部参训后的工作改进成效作为考核重点,杜绝“学用脱节”。同时,依托数字化平台搭建在线学习矩阵,整合优质课程资源,满足干部个性化、碎片化学习需求,推动培训从“完成任务”向“能力升级”转变,打造适应新发展格局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3.4 构建正向激励与有效约束并举的机制

构建正向激励与有效约束并举的机制,需在激发动力与规范行为间形成合力。一方面,强化正向激励,完善职级并行、薪酬动态调整制度,对在重大项目、基层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实施专项奖励,拓宽基层干部晋升通道,通过“荣誉表彰 + 成长空间”增强职业归属感。建立容错纠错清单,明确改革创新中失误的认定标准和免责程序,为担当者“兜住底”,消除“多干多错”的顾虑。另一方面,筑牢约束防线,织密“日常监督 + 专项督查 + 群众监督”网络,运用大数据手段监测权力运行轨迹,对苗头性问题及时预警。将激励与约束深度融合,既让干部在“赛马机制”中争先进位,又通过制度红线防止权力滥用,推动形成“愿担当、敢作为、守底线”的良性生态。

结语

本文深入探讨了新时代干部管理机制的优化路径,从选人用人、考核评价、培训提升及激励约束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干部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更能推动干部管理与时俱进,为新时代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干部保障。

参考文献

[1] 高 帆 . 企 业 干 部 管 理 激 励 机 制 优 化 策 略 研 究 [J]. 活力 ,2025,43(07):25-27.

[2] 毛律欣 .“三项机制”视角下高校管理干部绩效考核及其优化 [J].山西青年 ,2025,(06):55-57.

[3] 菅洁 . 企业干部管理激励机制优化研究 [N]. 新乡日报 ,2024-12-1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