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堤坝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创新

作者

张振涛

邹城市看庄镇人民政府 山东省邹城市 273502

摘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堤坝作为水利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的优劣至关重要。良好的堤坝施工技术能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发挥防洪、灌溉等重要功能。本文着重探讨堤坝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现有挑战,研究创新方向,为优化施工技术、提升工程质量和效益提供参考,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水利设施的需求。

关键词:堤坝施工技术;水利工程;应用;创新;发展

引言

水利工程对于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利用、防洪减灾等具有重要意义,而堤坝是水利工程的关键设施。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对堤坝施工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当前,传统施工技术存在一定局限,创新需求日益迫切。深入探讨堤坝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与创新,有助于提升工程质量,保障水利工程的功能和安全。

一、堤坝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传统应用

1.1 土料填筑技术

土料填筑是堤坝施工中的基础技术之一。在选择土料时,需要综合考虑土料的物理性质,如颗粒大小、含水量、渗透性等。优质的土料通常具有合适的颗粒级配,含水量适中,以保证填筑后的堤坝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防渗性能。在土料的处理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晾晒、加水湿润或掺和等操作,以使土料达到最佳的填筑状态。填筑时,采用分层填筑的方法,每层厚度根据施工规范和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在 20 - 30 厘米左右。每层填筑完成后,进行压实作业,通过碾压设备如压路机等,确保土层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从而提高堤坝的强度和抗渗能力。

1.2 护坡与防渗技术

护坡技术在堤坝施工中起着保护堤坝结构稳定的重要作用。常见的护坡形式有混凝土护坡、砌石护坡和草皮护坡等。混凝土护坡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的特点,能够有效抵抗水流的冲刷。砌石护坡则利用石块的堆叠形成稳定的结构,同时具备一定的美观性。草皮护坡不仅能够起到防护作用,还能改善生态环境。防渗技术是防止堤坝渗漏的关键,常见的方法有铺设防渗膜、设置黏土心墙等。防渗膜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施工相对简便。黏土心墙则通过利用黏土的低渗透性,在堤坝内部形成有效的防渗屏障,减少渗漏损失,保证堤坝的安全运行。

1.3 排水技术

排水技术对于维持堤坝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在堤坝施工中,通常会构建完善的排水系统,包括表面排水和深层排水。表面排水主要通过设置排水沟、截水沟等设施,及时排除雨水和地表水,防止积水对堤坝坡面的侵蚀。深层排水则通过在堤坝内部设置排水砂井、排水盲沟等,降低地下水位,减小孔隙水压力,避免由于地下水压力过大导致的堤坝变形和失稳。合理的排水设计和施工能够有效地提高堤坝的抗滑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二、当前堤坝施工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改进需求

2.1 复杂地质条件的应对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堤坝常常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这给施工带来了诸多困难。例如,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堤坝,由于软土的承载力低、压缩性高,容易导致堤坝的不均匀沉降和变形。此外,在山区或地质断裂带修建堤坝,可能会遇到岩石破碎、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采用先进的地质勘察技术,准确评估地质状况,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例如,对于软土地基,可以采用桩基础、换填法等进行加固处理;对于山区复杂地质条件,可以采用锚固、抗滑桩等措施来稳定边坡,确保堤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2.2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要求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堤坝施工技术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同时,应尽量采用环保型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降低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例如,在选择施工材料时,可以优先使用可再生资源或可回收材料;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土方开挖和运输,降低扬尘和噪声污染。加强对施工废弃物的管理和回收利用,也是实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2.3 质量监控与风险管理

质量监控和风险管理是堤坝施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由于堤坝工程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任何质量问题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对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中的偏差和错误。例如,通过使用无损检测技术对堤坝的填筑质量进行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内部的缺陷和隐患。在风险管理方面,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例如,自然灾害、施工事故等风险都可能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风险防范措施,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堤坝施工技术的创新方向与未来发展

3.1 新技术与材料的引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堤坝施工中逐渐得到应用。例如,新型复合材料在堤坝加固和防渗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性能。这些材料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抗老化等优点,能够有效地提高堤坝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3D 打印技术在堤坝模型制作和预制构件生产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施工精度和效率。同时,纳米技术在防水材料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防水效果。引入这些新技术和新材料,将为堤坝施工带来新的突破和发展机遇。

3.2 智能化施工与管理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化正逐渐融入堤坝施工与管理领域。智能化施工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施工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精准化。例如,通过智能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实时获取施工现场的各类数据,包括土壤湿度、堤坝压力、施工设备运行状态等。这些数据被快速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经过分析处理后,为施工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在施工设备方面,智能化的摊铺机、压路机等能够根据预设的参数和算法,自主调整作业模式,确保施工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利用无人机进行空中巡检,能够快速、全面地掌握施工现场的整体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智能化管理则体现在对施工全过程的高效统筹和协调。通过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整合施工计划、资源分配、进度跟踪等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协同工作。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终端设备了解项目进展,做出及时、科学的决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风险预测和预警,提前制定应对策略,有效降低了施工风险和成本,提高了项目的整体效益和安全性。

3.3 绿色施工理念的融合

绿色施工理念在堤坝施工中的融合越来越受到关注。这包括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例如,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施工设备提供动力,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植被的破坏。对施工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绿色施工理念的融合将推动堤坝施工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结语

堤坝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创新意义重大。传统技术需不断改进,以应对新挑战;创新方向应持续探索,融入新技术、新理念。通过努力,提升堤坝施工技术水平,为水利工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造福社会和人民。

参考文献:

[1]张理涛.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及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水上安全,2024,(10):184-186.

[2]庞小荣,刘全,王浩,等.水利工程混凝土钢筋网绑扎率的视觉智能评价方法[J/OL].水力发电,1-7[2024-07-08].

[3]赖阳.“云消费”时代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创新[J/OL].中国商论,1-5[202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