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庞斯予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第一中学
摘要:新课标下的初中美术教学,不仅要传授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以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对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美术素养。同时,创新的教学模式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与实践路径,以提升初中美术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
前言: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美术作为人文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价值日益凸显。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初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强调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美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因此,基于新课标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模式就是要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其中,项目式学习就是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来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项目,如校园环境美化、社区艺术创作等,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美术知识,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融合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比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亲临”世界各地的艺术博物馆,欣赏到真实的艺术品,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跨学科教学是将美术与其他学科如历史、科学、文学等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也能够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教师应根据教学主题和内容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
以岭南版初中美术《肌理与应用》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设定一系列与肌理探索相关的项目主题,如“自然肌理的再现与创新”、“传统工艺肌理的现代应用”等,这些主题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富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与创造力。学生根据项目需求,自行组建团队,进行市场调研、资料收集、方案设计、材料选择、制作实施及成果展示等全链条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肌理概念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将创意转化为现实作品,同时提升了团队协作与项目管理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交互平台,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如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电子书籍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肌理案例与技法演示,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材质与技法下的肌理效果。另一方面,利用图像处理软件、3D建模工具等信息技术手段,学生可以进行虚拟实验与创作,尝试在数字环境中探索肌理的无限可能。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气氛压抑无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除了引进多样化教学方法外,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其中导学案的应用以及师生角色的互换,成为了提升美术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关键路径。导学案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核心在于“导”与“学”的有机结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导学案不仅是一份学习指南,更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重要工具,它通常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法指导、预习任务、课堂活动设计以及课后反思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在美术导学案的设计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认知水平,将美术知识与技能融入生活情境之中,设计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例如,在“中国传统纹样设计”一课中,导学案可以引导学生先通过网络资源或图书馆查找相关纹样资料,分析其构图、色彩及文化内涵,然后尝试设计一款具有个人特色的纹样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另外,要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融入师生角色互换的元素,如设置“小老师”预习任务、组织课堂展示与点评等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准备和展示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初中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绘画技法、欣赏传统艺术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审美情趣。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创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技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实施基于新课标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效果和美术素养也会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更加频繁和深入,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更好地平衡传统教学模式与创新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可以不断提升初中美术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周德华.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 [J]. 科普童话, 2015, (26): 36.
[2] 吴桂红. 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J]. 新课程学习(中), 2014, (06):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