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防洪减灾技术应用研究
张凯
422802199103193931
引言:洪水是全球常见自然灾害,给社会和经济带来重大损失。中国是受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伤亡显著。因此,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防洪减灾技术应用至关重要。这些技术能有效降低洪峰流量、提升河道过水能力,减轻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深入研究这些技术对保障人民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防洪减灾的重要意义
洪水灾害突发且破坏力大,影响广泛。它可淹没农田,损害农作物,破坏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对工业生产造成损失,并可能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外,洪水还会导致社会问题。因此,防洪减灾工作对社会和经济都至关重要。有效的防洪措施能减少灾害频率和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二、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防洪工程措施
2.1 堤防工程
堤防是防洪工程中最常见、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其主要作用是约束水流,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防止洪水泛滥,保护两岸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堤防工程的建设需要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和防洪标准进行科学设计,包括堤防的高度、宽度、坡度等参数的确定。
在堤防的维护方面,需要定期进行巡查和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堤防上的裂缝、渗漏等隐患。对于老化的堤防,需要进行加固和修复,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或土工材料提升承载力,以确保堤防在洪水来临时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在一些地区,通过加固堤防,提高了堤防的防洪标准,有效地抵御了洪水的侵袭,保护了周边地区的安全。
2.2 水库工程
水库是防洪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拦蓄洪水、调节径流,削减洪峰流量,减轻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水库的防洪功能主要体现在洪水来临前,通过合理调度水库的水位,腾出库容接纳洪水;在洪水过程中,根据下游河道的安全泄量,控制水库的泄洪流量,避免下游地区发生洪水灾害。水库的调度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水库的库容、来水情况、下游河道的安全泄量等。通过科学的水库调度,可以实现防洪与兴利的有机结合,既保障了防洪安全,又充分利用了水资源。例如,某水库在洪水期间,通过及时调整泄洪流量,有效地减轻了下游城市的洪水压力,保障了城市的安全。
2.3 分洪工程
分洪工程是在河道泄洪能力不足时,将超过河道安全泄量的洪水引入预定的分洪区或滞洪区,以减轻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分洪工程包括分洪闸、分洪道等设施的建设。分洪闸可以在洪水来临时及时开启,将洪水引入分洪区;分洪道则可以将洪水安全地输送到指定的区域。分洪工程的建设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分洪区的选址、分洪道的走向、分洪流量的大小等。同时,分洪工程还需要与下游的防洪工程相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洪体系。例如,在某地区,通过建设分洪工程,将部分洪水引入分洪区,有效地减轻了下游城市的防洪压力,保障了城市的安全。
2.4 河道整治工程
河道整治工程是通过对河道进行疏浚、裁弯取直、护岸等措施,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改善河道的行洪条件。河道疏浚可以清除河道内的淤积物,增加河道的过水断面;裁弯取直可以缩短河道的长度,减少洪水的阻力;护岸工程可以防止河岸的坍塌,保护河道的稳定。
河道整治工程需要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设计,采用合适的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例如,在一些地区,通过河道整治工程,拓宽了河道,加深了河床,提高了河道的泄洪能力,有效地减轻了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
三、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防洪非工程措施
3.1 洪水预报与预警
洪水预报与预警是防洪非工程措施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通过对气象、水文等数据的监测和分析,提前预测洪水的发生时间、流量和范围,为防洪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洪水预报需要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如气象卫星、雷达、水位计等,实时获取气象和水文数据。洪水预警则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如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及时向公众发布洪水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范措施。例如,在某地区,通过建立完善的洪水预报与预警系统,提前预测了洪水的发生,并及时向公众发布了预警信息,有效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2 洪泛区管理
洪泛区管理是对可能遭受洪水侵袭的区域进行规划和管理,通过制定洪泛区管理法规、加强洪泛区的土地利用管理、建设洪泛区防护工程等措施,减少洪泛区内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洪泛区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洪泛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例如,在一些地区,通过划定洪泛区范围,限制洪泛区内的建设活动,加强洪泛区的防护工程建设,有效地减少了洪泛区内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3.3 洪水保险
洪水保险是一种通过经济手段来减轻洪水灾害损失的措施,它可以通过向洪泛区内的居民和企业提供洪水保险服务,在洪水灾害发生后,给予被保险人一定的经济补偿,帮助其恢复生产和生活。洪水保险需要建立完善的保险机制和风险评估体系,合理确定保险费率和赔偿标准。例如,在一些地区,通过推行洪水保险制度,提高了洪泛区内居民和企业的防洪意识,减轻了洪水灾害对其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水利水电工程防洪减灾技术应用的挑战与对策
4.1 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
尽管水利水电工程在防洪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地区的防洪工程建设规划不足,导致工程布局不合理,无法充分发挥防洪减灾的作用。一些防洪工程的技术水平不高,存在质量隐患,在面对特大洪水时难以发挥最大效果。防洪减灾工作需要多个领域的协同配合,但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顺畅,信息共享不及时,影响了防洪减灾工作的整体效率。公众的防洪意识淡薄,缺乏应对洪水灾害的知识和技能,在洪水来临时往往无法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
4.2 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加强科学规划,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防洪工程建设规划,优化工程布局。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对防洪工程建设的监管,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和材料,确保工程质量。加强跨部门协调与合作,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和协同工作。加强防洪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洪意识和应对能力,通过开展培训、演练等活动,让公众掌握应对洪水灾害的知识和技能。
结论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防洪减灾技术应用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堤防工程、水库工程、分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等防洪工程措施,以及洪水预报与预警、洪泛区管理、洪水保险等防洪非工程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减轻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然而,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采取加强科学规划、提高技术水平、加强跨部门协调与合作、加强防洪宣传教育等应对策略。未来,水利水电工程防洪减灾技术将朝着技术创新、跨学科合作、公众参与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防洪减灾能力,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徐振男 . 水利工程中的防洪减灾措施 [C]// 中国智慧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 .2023 智慧城市建设论坛广州分论坛论文集 . 山东黄淮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2023:298-299.
[2] 谭大伟, 李扬, 沈福新, 等. 郑州市防洪减灾问题分析与应对措施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2,(11):4-8.
[3] 沈比几 , 祝佳 . 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措施探讨 [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2,51(0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