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的噪声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王付军
420984197801041010
引言: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各类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如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起重机等,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这些噪声不仅影响周边居民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开展建筑施工中的噪声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来源、特点及危害
(一)噪声来源
建筑施工噪声来源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土石方工程阶段:主要噪声源为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打桩机等。打桩机在作业时产生的冲击噪声尤为突出,其声级可达 100dB(A) 以上。
基础工程阶段: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等设备是主要噪声源。振捣棒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噪声会通过结构传播,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结构工程阶段:起重机、升降机、电锯、电刨等设备运行噪声较大。电锯切割木材时产生的噪声尖锐刺耳,对人的听觉系统危害较大。
装修工程阶段:电钻、砂轮机、冲击钻等小型电动工具使用频繁,产生的噪声虽然强度相对较低,但由于作业时间较长,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二)噪声特点
局部性:建筑施工噪声主要集中在施工现场及周边一定范围内,影响范围相对局限,但对近距离的居民影响显著。
暂时性:建筑施工项目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的噪声源和噪声强度会有所不同,且随着工程的结束,噪声污染也会随之消失。
突发性:在施工过程中,一些设备的启动、停止以及施工操作的不连续性,会导致噪声的突发性和间歇性,给人们的听觉带来突然的刺激。
(三)噪声危害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会导致人的听力下降,甚至引发噪声性耳聋。此外,噪声还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引起头痛、失眠、心悸、血压升高等症状。
对生活环境的干扰:建筑施工噪声会干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如影响居民的休息、睡眠、学习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
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严重的噪声污染可能引发居民与施工单位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控制技术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声源控制方面,主要通过改进施工设备的结构设计、采用低噪声设备、优化施工工艺等措施来降低噪声的产生。例如,研发新型的静音打桩机、低噪声混凝土搅拌机等设备,从源头上减少噪声排放。在传播途径控制方面,主要采用设置声屏障、隔声罩、吸声材料等措施来阻挡和吸收噪声的传播。例如,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隔声屏障,可有效降低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受体保护方面,主要通过为周边居民提供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及合理规划施工时间,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进行高噪声作业等方式来减少噪声对人体的危害。然而,当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一些低噪声设备的研发成本较高,推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声屏障等降噪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降噪效果参差不齐;在施工管理方面,对噪声污染的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
三、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控制技术措施
(一)声源控制技术
选用低噪声设备:在设备选型时,应优先选择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低噪声设备。例如,采用电动打桩机代替柴油打桩机,可降低噪声 10dB(A) 以上;选用低噪声的混凝土输送泵、空气压缩机等设备,也能有效减少噪声污染。
改进设备结构:对现有施工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优化设备结构,降低噪声产生。例如,在打桩机的锤头和桩帽之间增加橡胶减震垫,可减少锤击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对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叶片进行优化设计,降低搅拌过程中的空气动力噪声。
优化施工工艺: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施工时间,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作业。例如,在进行打桩作业时,可采用间隔打桩的方法,减少噪声的叠加效应;在浇筑混凝土时,尽量选择在白天进行,避免在夜间施工影响居民休息。
(二)传播途径控制技术
设置声屏障: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声屏障是降低噪声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声屏障的高度、长度、材质和结构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一般来说,声屏障的高度应高于噪声源和受声点之间的连线,长度应覆盖噪声传播的主要区域。常用的声屏障材质有金属、混凝土、透明塑料等,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
安装隔声罩:对于一些产生高噪声的单机设备,如发电机、空压机等,可安装隔声罩进行降噪处理。隔声罩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隔声性能,同时要考虑设备的通风和散热问题,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采用吸声材料:在施工现场的建筑物内部、围墙等部位安装吸声材料,可吸收部分噪声能量,降低噪声的反射和传播。常用的吸声材料有玻璃棉、岩棉、泡沫塑料等,可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进行选择。
(三)受体保护技术
个人防护:为施工现场的工人和周边居民提供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减少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同时,应加强对工人和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噪声防护意识,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合理规划施工时间: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噪声污染防治的规定,合理规划施工时间。禁止在居民休息时间(如午休时间、夜间)进行高噪声作业。如因工艺要求必须连续施工的,应提前办理相关手续,并公告附近居民。
结论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深入研究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来源、特点及危害,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控制技术措施,可以从声源、传播途径和受体等方面全面降低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在今后的建筑施工中,应进一步加强低噪声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完善声屏障等降噪设施的设计和施工标准,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噪声污染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监督考核机制,共同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共进。
参考文献
[1] 王永永 , 陈晓坤 . 绿建理念下变电站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5,24(06):109-111.
[2] 冯苗锋 . 噪声污染防治技术与发展 [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30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