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研究的有效途径

作者

杨丽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东岗幼儿园 726300

摘要: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有着非常多的优秀文化作品,这些都是历史发展的传承,也是精神文化财富。时代一直在进步,但是民族的文化不能废弃,必须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所以从现在幼儿教学入手,它作为孩子们学习生涯的起点,在幼儿学习上要进行国学文化的熏陶,使得我国的国学经典文化得以传承。本文强调幼儿园经典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期培养出既具备传统文化底蕴又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一代幼儿。

关键词:幼儿园;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途径

当前,幼儿园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已经取得一定成效,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幼儿更早地接触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语言表达能力及读写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幼儿园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幼儿园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研究的有效途径的详细探讨:

一、选择适宜的诵读内容

1、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选择诵读内容时必须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对于小班幼儿,可以选择一些简短、押韵、易于记忆的儿歌或童谣,如《小白兔》、《小星星》等,这些内容既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们初步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渐引入一些篇幅稍长、内容更丰富的经典诵读材料,如《三字经》、《百家姓》的节选,以及简单的唐诗宋词等。

2、注重内容的经典性和教育性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目的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选择的内容应具有经典性和教育性。经典性意味着这些内容经过时间的考验,被广泛认可和传颂;教育性则是指这些内容能够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等句子,既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又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

3、结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选择诵读内容的重要参考。在选择诵读内容时,可以关注幼儿当前关注的热点话题、喜爱的卡通形象或故事情节等,将这些元素融入诵读材料中,使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兴趣。例如,可以选择一些以动物为主角的寓言故事或成语故事,如《狐狸和葡萄》、《井底之蛙》等,这些故事不仅生动有趣,还能引导幼儿学会思考和判断。

4、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和平衡性

在选择诵读内容时,还应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和平衡性。多样性意味着诵读材料应涵盖不同的题材和风格,如诗词、散文、故事等,以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兴趣和需求。平衡性则是指诵读内容应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保持平衡,既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又要引导幼儿了解和接受现代文化。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反映现代生活和社会变迁的诵读材料,让幼儿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社会的气息。

二、制定科学的开展方案

1.幼儿读经典需要不懈坚持,幼儿园应将国学经典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不间断地培养幼儿们的品德,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清晨,幼儿在园中听到的是广播播放的《三字经》《童谣》《古诗》《弟子规》《中华美德故事》等内容,看到的是教室内播放的古代幼儿摇头晃脑诵读经典的视频。集体活动前,幼儿一起走礼仪线,齐读《弟子规》,幼儿懂得了孝亲敬友,待人谦和有礼。午餐准备时段,定时播放经典诗文配乐,吟唱古诗《锄禾》《悯农》,教师及时教育孩子珍惜粮食、尊重劳动人民。午睡前,播放优美的古筝伴乐《静夜思》和经典词赋陪伴孩子入眠。游戏活动中,组织幼儿们表演《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幼儿学会谦让的美德。

2、创建诵读氛围:可以创建经典诵读角,利用大屏幕、投影仪、音响设备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进行诵读演示、教学引导,向幼儿展示经典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可以布置富有传统文化氛围的环境,如张贴经典诗词、悬挂书法作品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可以组织诵读比赛、角色扮演、绘本阅读等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激发幼儿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4、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国学主题活动

以传统节日为基础,以家庭为单位,以国学为主题,开展幼儿园活动。如在重阳节,幼儿园请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长辈到幼儿园参加活动,幼儿通过在孙敬学堂学习的敬茶礼或敬香礼,向长辈奉茶敬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所学的国学知识,又表达了对长辈的感恩之心。

三、提供良好的师资和教学环境

1. 加强师资培训:幼儿园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经典诵读。

2. 优化教学环境:应在教学环境上下功夫,创设一个温馨、舒适、富有传统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国学经典。

四、注重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1. 加强家园合作:幼儿园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推动幼儿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给家长送发宣传材料、举办亲子活动、开展家访等多种途径,让家长充分理解幼儿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2. 鼓励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长可以陪伴幼儿一起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灵活推进诵读活动

学习国学并不是要接受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灌输式教学会导致课程枯燥乏味,幼儿会出现上课说话、打闹的现象,导致课堂混乱。所以,应避免采用“老师读,学生背”的教学方式。可以运用讲故事、情景模拟等与课程相关的游戏,增强孩子的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如学习《弟子规》中的“冬则温,夏则凊”这句话时,可以以“黄香温床”的故事为切入点,在讲故事的同时,让孩子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而在下一节课的时候,可以请小朋友上台进行情景表演,既复习了上节课所学内容,又加深了对这句话的理解,加强记忆。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手机、电子屏幕、投影仪这类电子产品的出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对于蒙经、礼仪类理论课程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手段,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保证教学开展。如幼儿在学习“坐容”即坐姿规范时,就可以播放幼儿坐姿礼仪的小动画,让孩子模仿练习加深印象。

总之,幼儿园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研究的有效途径包括选择适宜的诵读内容、制定科学的开展方案、提供良好的师资和教学环境、注重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以及灵活推进诵读活动等方面。通过这些途径的实施,可以更有效地推动幼儿园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