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屋面防水施工技术探究
孔祥宇
抚顺对外建设经济合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省抚顺市 11300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屋面防水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屋面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易受雨水侵蚀和温差变化影响。若防水施工不到位,将引发渗漏、结构损坏等问题,影响建筑使用寿命和居住使用功能,因此研究屋面防水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是保障建筑质量与安全的关键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从结构安全层面看,屋面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若防水施工不到位,雨水极易渗入屋面结构层,容易致使钢筋锈蚀、混凝土结构损坏,加速建筑老化,严重威胁建筑整体稳定性与使用寿命。在使用功能方面,屋面渗漏会引发室内墙面发霉、装修层剥落,甚至导致电气设备受潮损坏,极大降低空间使用舒适度与安全性,影响居住者或使用者的体验感。从经济角度考量,优质的屋面防水施工可显著减少后期渗漏维修成本,避免因渗漏引发的财产损失赔偿纠纷,提升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益。此外,严格落实屋面防水施工也是遵守国家建筑规范与验收标准的必然要求,能够有效规避因质量不达标引发的法律风险,维护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秩序。
2 提升建筑工程屋面防水环节施工质量有效策略
提升建筑工程屋面防水环节施工质量,需从设计、材料、施工、管理等多维度协同发力。设计阶段,应结合建筑使用功能、地域气候条件及防水等级,合理选择防水材料与构造方案,重点加强天沟、檐口等关键部位的节点设计,采用多道防水设防增强薄弱环节的可靠性。材料管控方面,严格执行进场检验制度,对防水卷材、涂料等材料的物理性能指标进行抽样复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并规范存储条件,避免材料性能受环境影响。施工过程中,需确保施工队伍具备专业资质,操作人员经过技术培训合格,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执行基层处理、卷材铺贴、涂料涂布等工序,杜绝偷工减料。同时,建立全过程质量监督机制,通过监理旁站、工序验收、淋水或蓄水试验等手段,及时发现并整改质量隐患,将质量问题消除在施工过程中,最终实现屋面防水工程质量的全面提升。
3 建筑工程中屋面防水施工技术要点
3.1 屋面基层处理
屋面基层处理是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的基础与关键,其质量直接影响防水层的附着效果和防水性能。首先,需对基层表面进行彻底清理,清除浮浆、灰尘、油污、杂物等,确保基层表面干净整洁,同时对蜂窝、麻面、裂缝等缺陷进行修补,采用高强度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补平整,使基层坚实牢固。其次,基层干燥度至关重要,含水率应控制在 9% 以内,可通过铺设 1m2 卷材静置3-4 小时,观察卷材下有无冷凝水判断。然后,进行找平层施工,使用1:2.5-1:3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厚度不小于 20mm ,施工时保证表面平整,用靠尺检查误差不超过 5mm ,并按不大于 6m 间距设置分隔缝,缝宽 5-20mm ,内嵌密封材料,防止找平层开裂。最后,在基层转角处应抹成半径不小于 50mm 的圆弧(针对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或不小于 20mm 的钝角(针对合成高分子卷材),为后续防水卷材的铺贴创造良好条件,避免因直角导致卷材铺贴不严密、出现空鼓等问题。
3.2 防水卷材铺设
防水卷材铺设是屋面防水施工的核心工序,直接决定防水效果。铺设前需依据屋面坡度、防水材料特性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当使用改性沥青卷材时,热熔法为常用工艺,通过火焰加热器均匀加热卷材底面,待沥青熔融呈光亮黑色后迅速滚铺,确保卷材与基层紧密粘结;高分子卷材则多采用冷粘法,在基层与卷材双面涂刷配套胶粘剂,晾至指触不粘后铺贴,并充分进行滚压,排空卷材下面的气体。铺设遵循“先细部后整体、先高后低、先远后近”的原则,从屋面最低处开始,平行屋脊铺贴时搭接缝顺水流方向,垂直屋脊铺贴时搭接缝顺主导风向,避免雨水倒灌。同时,需严格控制卷材铺设的平整度,避免出现褶皱、扭曲,确保卷材与基层、卷材与卷材之间无缝贴合,为屋面构建可靠的防水屏障。
3.3 铺贴和搭接
在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中,防水卷材的铺贴与搭接是保障防水完整性的关键步骤。铺贴时,应严格遵循施工工艺要求,确保卷材与基层紧密贴合,避免出现空鼓、翘边现象,可使用压辊等工具充分压实,排出卷材下面空气。而搭接环节直接影响防水的密封性,不同类型卷材的搭接宽度需符合规范:改性沥青卷材长边搭接宽度不小于 100mm ,短边不小于 150mm ;高分子卷材长边搭接宽度不小于 80mm ,短边不小于 100mm 。若采用焊接工艺,搭接宽度需达60mm ,有效焊接宽度不小于 30mm⨀ 。此外,搭接缝处需用密封材料封边,宽度不小于 10mm ,防止水分从接缝处渗入。通过规范的铺贴与搭接操作,能够形成连续、密闭的防水层,增强屋面整体防水性能,抵御雨水的侵蚀。
3.4 屋面防水层施工要点
屋面防水层施工要点贯穿整个施工流程,需从材料选择、工序衔接及细节处理多方面把控。在材料应用上,对于重要建筑或防水等级Ⅰ级屋面,应采用“卷材 + 涂料”或“卷材 + 卷材”等多道防水设防体系,形成复合防水层,各层材料性能互补,提升整体防水能力。施工工序方面,需严格遵循基层处理、找平层施工、防水层铺设、保护层施工的顺序,前一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确保层层质量达标。特别在节点处理上,天沟、檐沟、阴阳角、落水口等部位是防水薄弱点,应先铺设宽度不小于 500mm 的防水增强层,可选用附加卷材或玻纤网格布,增强节点处的抗变形与抗渗漏能力。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严格的淋水或蓄水试验,淋水持续 2 小时、蓄水 48 小时,观察无渗漏现象,才能确认防水层施工质量合格,为后续构造层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3.5 屋面隔离层施工要点
屋面隔离层作为防水层与后续构造层间的缓冲屏障,其施工质量对延长防水层使用寿命、防止开裂至关重要。隔离层设置旨在避免防水层与保温层、保护层等因温差变形或位移产生的相互拉扯,减少防水层应力集中。施工时,需根据设计要求选用适配材料,常见的有塑料膜、土工布或卷材等。铺设前,应确保防水层表面清洁、平整,无尖锐凸起或杂物,避免刺穿隔离层。铺设过程中,材料需平整铺开,避免出现褶皱、破损,搭接宽度控制在 50mm 以上,以保证隔离层的连续性。铺设完成后,边缘部位可用水泥钉或压条固定,防止隔离层移位。此外,隔离层施工应与后续构造层施工紧密衔接,避免因长时间暴露导致隔离层损坏或性能下降。通过规范施工,隔离层能够有效释放防水层与结构层间的变形应力,提升屋面防水系统的整体耐久性。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技术的全面探究,阐述了屋面防水施工的重要性,分析了提升施工质量的有效策略,并详细探讨了屋面基层处理、防水卷材铺设、铺贴和搭接、防水层及隔离层施工等技术要点。这些研究成果为建筑工程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助于规范施工流程,提高屋面防水施工质量,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推动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阙茂森 . 住宅建筑工程中屋面防水施工技术 [J]. 居舍 ,2025,(02):62-65.
[2] 姚 儒 想 . 住 宅 建 筑 工 程 中 屋 面 卷 材 防 水 施 工 技 术 应 用 [J]. 居舍 ,2024,(35):43-46.
[3] 马崇鹏, 周本强, 顾建辉, 等. 住宅建筑工程中屋面防水施工技术探究[J].居舍 ,2024,(22):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