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亲自然教育下幼儿探究学习的支持策略

作者

董婷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幼儿园 213162

亲自然教育下幼儿探究学习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促进认知发展,帮助幼儿更直观、深入地了解自然现象、规律和生态系统,丰富知识储备。锻炼观察、比较、分类、推理等思维能力,提升认知水平。培养综合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探索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幼儿需要动手操作、实践,从而发展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同伴合作进行探究,有助于培养合作交流、分享与协调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情感体验,使幼儿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形成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保护之情。获得成功的探究体验,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塑造良好品质,培养幼儿的耐心、细心、专注和坚持等品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锻炼坚韧不拔和勇于尝试的精神。促进身心健康,在自然环境中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减少焦虑和烦躁情绪。为未来学习奠定基础,早期的探究学习经验有助于培养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为今后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打下基础。总之,亲自然教育下的幼儿探究学习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一、创设丰富自然环境

在亲自然教育中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自然环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利用户外空间,开辟专门的花园或种植区域,让幼儿参与播种、浇水、施肥和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设立沙坑和水池,提供铲子、水桶等工具,让幼儿在玩沙玩水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物质的特性《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中指出:4-5 岁幼儿愿意与他人交谈,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图中幼儿在给自己种植的薄荷浇水)

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着、记录着、交流着。瞧!他们认真分享着自己的知识,像是一个个薄荷小专家。孩子们互相介绍自己的薄荷调查表……

2. 引入多样的自然元素,放置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石头、树枝、木块等,鼓励幼儿用它们进行搭建和创作。(区域游戏时间孩子们利用自然材料进行拼搭)种植各种类型的树木和花卉,营造丰富的植被景观,吸引鸟类和昆虫,为幼儿提供观察生物多样性的机会。

3. 打造自然观察角落,安装鸟巢观察箱、昆虫观察盒等设施,方便幼儿近距离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设立气象观测站,配备简单的气象仪器,如温度计、风速仪等,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4. 创设室内自然角落,在教室里设置自然展示区,摆放幼儿收集的树叶、果实、贝壳等

6. 定期组织自然探索活动,带领幼儿走进附近的公园、森林、田野,进行实地考察和探索

7. 与家长合作,鼓励家长带幼儿去郊外、植物园等地方,丰富幼儿的自然体验。通过以上综合的措施,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丰富多样、充满吸引力的自然环境,激发他们的探究学习兴趣和能力。(家长们在周末时间与孩子一起亲近大自然)

二、引导鼓励幼儿自主提问

在亲自然教育下幼儿探究学习中,引导和鼓励幼儿自主提问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营造宽松氛围。让幼儿在没有压力和束缚的环境中,感受到提问是被欢迎和鼓励的。教师和家长要以平等、亲切的态度与幼儿交流,避免批评或否定他们的问题。其次,提供丰富的自然体验。多带幼儿接触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和事物,如四季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等。丰富的感知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促使他们产生疑问。再者,示范提问方法。成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提问为幼儿做榜样,例如在观察植物时说:“为什么这片叶子是黄色的,而其他叶子是绿色的呢?”

让幼儿了解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图中两名幼儿在给自然角植物浇水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然后,积极回应幼儿的问题。无论问题简单与否,都要给予认真、耐心的回答,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另外,鼓励幼儿互相交流。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在自然中的发现和疑问,激发彼此的思考和提问。还可以通过提问引导提问。例如,在观察完一种昆虫后,问幼儿:“你觉得这种昆虫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激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和提问。后,给予肯定和奖励。当幼儿提出好问题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如口头称赞、小贴纸等,增强他们提问的积极性。

三、激发幼儿兴趣,给予充分探索时间

精心选择自然探究主题。挑选那些与幼儿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新奇有趣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主题,比如“小蚂蚁的家在哪里”“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色”等,引发幼儿的好奇心。采用多样化的导入方式。可以通过故事、儿歌、游戏、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引入探究主题,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产生兴趣。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和工具。根据探究主题,准备充足的、适合幼儿操作的材料和工具,如放大镜、小镊子、观察盒等,让幼儿能够亲自动手实践。模拟真实的自然场景,如搭建一个小小的“蚕宝宝的家”或者“池塘区域”,增强幼儿的代入感和探索欲望。给予自由选择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选择不同的探究方向和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灵活调整时间安排。当幼儿对某个探究活动表现出浓厚兴趣时,不要急于结束,适当延长探索时间,满足他们的需求。鼓励合作探究,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探究,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增加探究的趣味性。分享与交流成果。在探究结束后,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热情。(图中两名幼儿在认真观察他们饲养的蚕宝宝)

四、将自然探究融入家庭生活的具体实践方法

每周选择固定的一天,例如周末的清晨,全家人一起去附近的公园或郊外散步。沿途观察树木、花草、鸟类和昆虫,鼓励孩子记录看到的不同物种。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让孩子简单地画出或者写下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利用阳台的空间,一起种植一些容易生长的蔬菜或花卉,如小葱、草莓、矮牵牛等。让孩子负责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高度、叶片数量的变化,探究不同植物的生长条件和需求。在晴朗的夜晚,找一个没有太多灯光干扰的地方,如小区楼顶或郊外。铺上毯子,全家一起躺着观察星空。借助手机上的星空地图软件,认识不同的星座,探讨星星的亮度、颜色和距离的关系。厨房中的自然科学,进行简单的食物发酵实验,比如制作酸奶或泡菜,观察微生物的作用过程。用水果做电池实验,了解水果中的酸性物质如何产生电能。如果家里养了宠物,让孩子观察宠物的日常行为、饮食习惯,记录宠物的成长变化。一起学习宠物的种类、习性和特点,培养孩子对动物的关爱和责任感。自然材料手工创作,收集秋天的落叶、树枝、松果等,一起制作自然主题的手工艺品,如树叶拼贴画、树枝相框等。(图中是孩子和家长利用踏青见到的自然材料编织了花环)用石头、贝壳进行创意涂鸦,发挥孩子的想象力。雨水收集与利用,在下雨时,用干净的容器收集雨水,用于浇花或者观察雨水的沉淀过程。讨论雨水的形成和重要性,以及如何节约用水。自然主题家庭游戏,玩“自然知识问答”游戏,家长和孩子互相提问关于动植物、天气等自然知识。进行“自然寻宝”游戏,在家里或小区内设定一些自然物品作为“宝藏”,让孩子去寻找。

亲自然教育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感官体验和真实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支持策略方面,有营造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包括在幼儿园创设自然角、花园等,让幼儿能够亲近自然元素。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幼儿自主观察、提问,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启发,帮助幼儿建立探究思路。

课程设计上,应将自然元素融入日常教学活动,通过主题式的探究课程,引导幼儿深入了解自然现象和规律。同时,强调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共同参与自然探究活动,形成教育合力。此外,还需注重评价机制的建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关注幼儿在探究学习中的表现和成长,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探究动力。综上所述,亲自然教育下幼儿探究学习的支持策略需要综合考虑环境营造、教师引导、课程设计、家园合作和评价机制等多个方面,为幼儿的探究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亲近自然,收获成长——浅谈幼儿园养殖活动的实施与开展》,期刊:《东方娃娃 :保育与教育》 2021 年第 006 期

2] 游明霞.《亲自然教育中幼儿探究式学习探析》,期刊:《基础教育研究》2021(4)

3] 夏惠华.《儿童亲自然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期刊:《小学科学:教师》2021

[4] 张鹏娟,杨学良 .《利用二十四节气构建幼儿亲自然教育活动实践研究》,期刊:《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1(02):54 - 57

[5] 郭建荣 .《在幼儿园开展的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期刊:《读与写(上,下旬)》 2014,(1):276 -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