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质量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研究
侯竹林
邢台市第九医院055250
摘要:目的:评估清洗流程优化方案对消毒供应中心复用器械处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2024年1-6月期间处理的100件复用器械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洗管理模式;选取2024年7月至12月期间处理的100套复用器械作为干预组,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引入改进策略,对比分析两组器械的生物负载清除效果、灭菌合格指标、器械完整性参数及人员操作体验。结果干预组器械清洗后表面残留物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器械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器械外观损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流程优化方案可有效提高器械处理质量,降低器械损耗率,同时改善工作人员操作体验,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质量;改进策略
引言
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防线,其器械清洗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然而,当前普遍存在人员技能参差不齐、清洗流程不够优化、质量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导致器械清洗效果难以达标。因此,亟需通过强化人员培训、优化清洗流程、增加质量监测频次等改进策略,全面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质量,确保每一件器械均符合严格卫生标准,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保障。本研究基于此背景展开深入探讨,力求为行业实践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4年1月至6月期间在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100套复用器械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洗管理模式;选取2024年7月至12月期间处理的100套复用器械作为干预组。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洗管理模式,干预组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引入改进策略,具体如下:
(1)通过强化人员培训,不仅提高了员工的专业技能,还增强了其标准化操作意识,确保每一步骤都能严格按照规范执行。(2)优化清洗流程,引入更高效的清洗设备和技术手段,有效减少了器械表面残留物,提升了清洗质量。(3)增加质量监测频次,建立全程追踪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问题,从源头上保障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4)优化库存管理,减少器械过期和发放错误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保障。
1.3观察指标
观察器械表面残留物检出率、清洗消毒合格率(涵盖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四个阶段)、器械外观损伤率、过期与发放错误率以及工作人员操作满意度评分。这些指标覆盖了从器械处理到最终使用的整个流程,旨在全方位衡量改进策略的实际成效,为优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用于分析和处理特定测量数据(x±s)的数据。以%为单位计算数据,并用χ2检查数据;P>0.05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复用器械管理过程不规范情况
节点组各环节管理过程中不规范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复用器械合格率
节点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复用器械外观情况
节点组复用器械外观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复用器械过期、发放错误率
节点组复用器械过期、发放错误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部门,其核心任务在于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与高效再利用。研究发现,改进策略在多个维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的整体运行效率提供了宝贵经验。强化人员培训是提升器械清洗质量的基础保障,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可能因经验不足或疏忽大意而导致操作失误,进而影响器械的清洗效果。通过定期组织专业培训,不仅可以帮助员工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还能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这对于预防器械污染至关重要。此外,培训内容应涵盖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每位员工都能熟练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优化清洗流程对于保证器械清洁度同样不可或缺,传统的清洗方法可能存在步骤繁琐、耗时较长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医疗需求。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现有流程,比如采用自动化清洗设备代替人工操作,既节省时间又提高精度;同时,制定明确的操作指南,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能按照统一标准执行任务。这种标准化管理方式不仅降低了人为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整个清洗过程中,应当设立多级监督机制,如现场巡查、随机抽检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整改。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完整的追溯体系,记录每一件器械从接收至发放的全过程信息,便于日后查询和分析。这样不仅能有效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临床使用环节,也为后续改进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持。
营造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同样重要,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涉及多个岗位之间的紧密配合,只有当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时,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事业发展。因此,管理层应当注重沟通协调,鼓励开放交流,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同时,适当给予奖励激励优秀表现,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强化人员培训、优化清洗流程、完善质量监控以及构建和谐团队文化等多种途径,可以显著改善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奠定坚实基础。未来还需继续关注行业动态,借鉴先进理念和技术,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李燕,魏俊,周小芳,等.消毒供应中心骨科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仪器与医疗,2023,29(06):1-5.
[2]俞洁.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J].名医,2023,(23):186-188.
[3]赵琳琳.消毒供应中心不同清洗方法对器械的清洗的影响对比[J].临床研究,2023,31(12):190-192+195.
[4]刘兴乾.全程质量控制联合层级管理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效果[J].医学信息,2022,35(07):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