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

作者

郑文煜

吉林省集安市第一中学

引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其在教育领域应用逐渐深入,为高中物理教学带来革命性变革,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计算能力、智能分析功能与自适应学习特性,能够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提供精准评测反馈实现个性化教学。本文聚焦人工智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讨其如何辅助物理概念理解,构建虚拟实验环境实现精准评测,规划个性化学习路径,重构教学模式转型师生互动方式,为教学实践提供新思路。

一、人工智能辅助物理概念理解,虚拟实验环境创新构建

人工智能技术在高中物理概念理解方面展现出强大优势,通过多媒体呈现、交互式演示与智能解析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复杂原理直观化,智能仿真软件能够创建三维物理模型展示电磁场分布、光波传播等肉眼不可见现象,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物理概念认知。增强现实技术将物理规律叠加至现实场景,学生通过移动设备观察物体受力分析、能量转换过程等实现虚实结合学习体验,人工智能驱动物理概念图谱构建根据知识点关联性自动生成网络结构,呈现物理学科内在逻辑与关联帮助学生把握知识体系全貌。

虚拟实验环境构建是人工智能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另一重要方向,解决了实验设备不足、危险实验不可行等传统实验教学局限,智能虚拟实验室基于物理引擎与机器学习算法,模拟真实物理世界各种条件与参数,学生进行自由度极高实验设计调整重力加速度、摩擦系数等参数,观察不同条件下物理现象变化。多媒体物理演示系统通过大屏幕投影向学生展示各类物理现象模拟动画,帮助理解自由落体、碰撞等物理过程形成感性认识,教师巡视指导实验操作,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并提供操作建议,确保实验安全规范进行。

二、智能评测系统精准分析反馈,个性化学习路径科学规划

智能评测系统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多维度精准分析与深度反馈,远超传统考试评价局限,借助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系统不仅关注学生解题结果更能捕捉思维过程与解题策略,识别概念理解程度与应用能力。评测内容设计基于知识图谱构建,全面覆盖核心概念、关键公式、典型应用场景形成立体评价网络,智能错误分析引擎将学生解题错误分类归纳,避免简单给出对错判断。评测反馈呈现形式多样化,包括知识点掌握热力图、错误类型分布、能力维度雷达图等可视化方式,直观展现学习状况。

以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三节位置变化快慢描述——速度教学为例,智能评测系统设计了速度概念探究学习单元,学生完成预习后系统首先通过概念辨析题测试学生对速度基本认知。随后呈现多情境应用题涉及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等场景,学生解答过程中系统追踪解题路径,记录关键步骤选择。评测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在速度方向判断与矢量分解计算环节存在困难,系统立即推送矢量速度方向判断微课与速度合成分解交互式模拟实验,学生通过拖拽速度箭头、调整参数观察速度变化建立直观认知。生成个性化练习方案按基础巩固 - 概念深化 - 综合应用三级递进设计,针对每位学生薄弱环节安排强化训练,智能学习伙伴功能模拟苏格拉底式对话,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位移对时间求导得到瞬时速度等深层问题促进概念本质理解。教师端实时获取班级学情热图,直观把握速度公式应用矢量性理解图象分析等知识点掌握分布,精准实施后续教学调整,实现评测- 反馈- 学习- 再评测完整闭环,显著提升速度概念学习效果。

三、教学模式深度重构优化,师生互动方式全面转型

人工智能技术融入高中物理教学催生教学模式深刻变革,从单向知识传授转向多元互动探究,从统一进度教学转向个性化学习指导,智慧课堂环境下物理教学打破时空限制线上线下融合创设沉浸式学习场景,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巩固形成完整学习链条。教师角色从知识权威转变为学习设计师与引导者,教学重心从概念讲解转向问题设计与思维激发,混合式教学设计中基础知识获取通过智能平台自主完成,课堂时间更多用于深度讨论、实验探究与问题解决,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智能教学助手辅助教师实时掌握课堂动态,分析学生反应与参与度提供教学调整建议优化教学实施,学生围绕物理现象或实际问题开展探究,智能工具辅助资料检索、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成果展示培养综合能力。差异化教学策略实施更加精准系统根据学生学习特点,自动生成不同层次任务与辅导方案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教学评价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性评价,智能系统全程记录学习行为与思维发展轨迹,形成多维度学习画像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以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 - 力第一节“重力与弹力”教学为例,课前智能学习平台推送重力与弹力预习资源包包含微课视频、情境问题与互动测试,学生完成预习后系统自动收集学习数据分析掌握情况与疑问点,教师据此精准设计课堂活动。课堂伊始学生通过移动设备提交想法并实时呈现形成共创知识地图,学生通过平板电脑对准不同物体,系统自动叠加力分析图层,直观展示重力与弹力作用情况,学生调整物体材质、形状等参数观察力变化规律记录实验数据。探究阶段系统根据学生预习与课堂表现,自动推送三个层次探究任务:基础组讨论物体受力与加速度关系,提高组分析弹簧形变与负荷关系,挑战组探究不同材质弹性特性比较。课堂结束前学生通过云端协作平台提交探究成果,系统自动整合生成班级重力与弹力知识库所有学生可以互相评价与学习,课后智能评测系统根据每位学生学习轨迹,生成个性化作业与拓展资源,弱项学生获得补充解释与基础练习,优势学生则收到挑战性问题与前沿应用案例,实现精准化学习支持形成闭环优化学习体验。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改变高中物理教学面貌,为解决传统教学难点提供创新解决方案,通过智能技术辅助物理概念理解与虚拟实验环境构建,学生能够直观感受抽象物理现象。智能评测系统精准分析学习状况创造更加开放、高效、个性化学习生态,坚持育人为本理念将人工智能应用需与物理学科教学规律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志强 .AI 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J]. 数理天地 ( 高中版 ),2025(4).

[2] 翟晗,高晓楠,王旭 . 人工智能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4(19):21-23.

[3] 赖维炜 . 人工智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J]. 科普童话,2023:67-69.DOI:10.3969/j.issn.1673-9442.2023.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