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分析

作者

罗超

长沙市望源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410000

引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指的是把建筑的部分构件或全部构件预先在工厂内完成制作,随后将这些预制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开展组装作业的一种建筑模式,此类建筑模式具备施工多种优势,与现代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相契合,而预制构件作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核心基础单元,其质量状况会直接对建筑的整体结构性能产生影响,关系到施工进度和成本控制,所以对预制构件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与有效检测是确保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质量控制要点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是预制构件质量的基础,其质量优劣直接决定了预制构件的性能,水泥作为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在进场时要检查水泥的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文件,依照既定规范开展抽样检测工作,对材料的强度、安定性等关键指标加以测定;骨料质量同样不可轻视,粗骨料需具备质地坚硬、级配优良的特性,细骨料应保持洁净且细度模数要满足相应标准,对于不同来源的骨料要进行筛分试验、含泥量检测等,确保其质量满足预制构件的生产需求;外加剂、掺合料等辅助材料也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选用和检验,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二)模具设计与制作质量控制

模具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以及制作时的精度高低会直接作用于预制构件的尺寸精准度与外观品质,在设计模具时要根据预制构件的形状、尺寸和结构特点合理确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分块方式和连接方式,模具需具备充足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以承受混凝土浇筑期间产生的各类荷载,在模具制作过程中应选用高品质钢材等材料,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加工制作,加工过程中要控制好模具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平整度,确保模具的拼缝严密,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漏浆,模具制作完成后要进行试拼装和验收,检查模具的尺寸偏差、垂直度、平整度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三)混凝土浇筑与养护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是预制构件生产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预制构件的强度和耐久性,在浇筑前要对模具进行清理和涂刷脱模剂,确保模具内无杂物和油污,混凝土的搅拌要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控制好水灰比、坍落度等参数,确保混凝土具备良好工作性能,在浇筑环节需运用恰当的浇筑方式,使混凝土能填满模具的每一处角落,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要控制好浇筑速度和振捣时间,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浇筑完成后要及时对预制构件进行养护,养护方法需依据预制构件特性与环境状况来选定,常见的养护手段有自然养护、蒸汽养护等,养护期间要精准把控温度、湿度及时间,保障混凝土充分水化,进而达成设计强度。

(四)构件脱模与堆放质量控制

预制构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脱模操作,脱模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对预制构件造成损伤,在脱模过程中要检查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针对存在缺陷的预制构件需及时开展修补作业或作报废处理,脱模后的预制构件要依照规定实施堆放,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固且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预制构件应按照规格、型号分类堆放,堆放高度不宜过高,防止构件变形或损坏,要在构件上做好标识,注明构件的编号、生产日期等信息,便于后续的运输和安装。

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检测方法

(一)外观质量检测

外观质量检测是预制构件检测的基本内容之一,主要通过目测和简单的工具测量来检查预制构件的表面平整度、裂缝、缺棱掉角等缺陷,目测时要仔细观察预制构件的各个表面,检查是否有蜂窝、麻面、露筋等现象,对于一些细微的裂缝可以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要用靠尺、塞尺等工具测量预制构件的表面平整度和垂直度,检查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缺棱掉角等缺陷要测量其尺寸,判断是否影响构件的使用性能,外观质量检测应在预制构件脱模后及时进行,对于不合格的构件要及时进行处理。

(二)尺寸偏差检测

尺寸偏差检测是确保预制构件能够准确安装的重要环节,检测内容包括预制构件的长度、宽度、高度、对角线长度等尺寸参数,检测时要使用钢卷尺、游标卡尺等精确的测量工具,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测量,对于每个预制构件要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量结果,将测量结果与设计尺寸进行对比计算出尺寸偏差值,如果尺寸偏差超出允许范围要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或返工处理。

(三)混凝土强度检测

混凝土强度作为预制构件的关键性能指标对建筑结构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常见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方式包含回弹法、钻芯法,回弹法属于无损检测手段,它借助回弹仪测量混凝土表面硬度,再依据回弹值与混凝土强度的对应关系曲线来推算混凝土强度,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迅速,适合大面积混凝土强度检测,不过它受混凝土表面状况、碳化深度等因素干扰,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偏差;钻芯法是有损检测方法,通过在预制构件上钻取芯样,在试验机上进行抗压试验直接测定混凝土强度,钻芯法检测结果精准可靠但会对预制构件造成一定损伤,通常用于对回弹法结果存疑或对重要构件的强度检测。

(四)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钢筋保护层厚度对预制构件的耐久性以及钢筋的防腐能力有着关键影响,常用的检测手段包括电磁感应法和雷达法,电磁感应法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借助探头在预制构件表面移动检测钢筋位置与保护层厚度,该方法操作便捷、效率颇高,适用于大面积检测工作,雷达法是利用电磁波在混凝土内的传播特性,通过发射与接收电磁波信号分析信号反射状况,从而确定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雷达法可检测较厚的混凝土层,然而对于混凝土中钢筋密集的区域检测效果或许欠佳,在检测时需依据预制构件的特点以及检测要求挑选适宜的检测方法,并严格依照相关标准操作,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是确保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模具设计与制作质量控制、混凝土浇筑与养护质量控制以及构件脱模与堆放质量控制等措施可以从源头上保证预制构件的质量,采用外观质量检测、尺寸偏差检测、混凝土强度检测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等有效的检测方法可以对预制构件的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在实际应用中要将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的质量水平,推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璐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D]. 沈阳建筑大学 ,2023.

[2] 孙宏明 , 张狄龙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风险及控制要点研究 [J].工程质量 , 2023, 41(10):22-26.

[3] 朱红国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J]. 新材料·新装饰 ,2025, 7(5):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