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路径研究
李志鹏
永丰县城西中学 331500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逐渐暴露出局限性,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力,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设计要点
(一)议题选择
议题的选择在教学设计中占据核心地位,它关系到课程内容的贴近性和吸引力,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首先议题应当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选取那些与他们切身相关的社会热点或时事问题作为讨论主题,比如在讲解“公民基本权利”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引入“遇到广场舞扰民,我们该怎么办”的议题,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思考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这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其次议题选择应明确价值导向,确保所选议题能够传递正能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最后议题选择需紧密围绕教育目标,确保所选议题既能满足教学要求,又考虑到教学资源、时间安排等现实因素,保证议题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情境创设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学习和理解知识,生活化情境是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关注家乡和身边的事物,来拓展学生的探究思维,增强其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比如在《走进法治天地》单元的教学中,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亮点与校园欺凌防治的实际案例,设计“守护青春”主题案例包,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法律的作用及其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此外结构化情境的设计同样重要,它强调将社会生活情境与文本类情境有机结合,利用文字描述、图片展示、表格比较及音像资料等多种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构建一个环环相扣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议题的理解,拓宽他们的议学深度和广度。
(三)活动组织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课堂参与度至关重要,设计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体验,比如在教授“网上交友新时空”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组织一场关于“微信朋友圈该不该屏蔽父母”的辩论赛,鼓励学生角色扮演、数据分析和案例研讨等方式深入探讨网络社交中的伦理问题,培养他们的网络素养,同时合理分组也是成功开展这些活动的关键,鉴于班级内学生素质存在差异,合理的人员搭配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学生座位顺序并综合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有助于协调各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合作,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进而促进整个议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课前环节
课前准备是确保课堂教学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主旨和核心目标,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学生生活实际以及课程育人导向,科学确定教学议题,比如在“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课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等现实问题,将总议题设定为“我们如何共同构建一个可持续的生命家园”,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探究欲望,在明确议题之后,教师还需根据议题内容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与重点所在,此外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与思考,提供相关的文章、视频资料或提出启发性问题,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议题背景,调动其学习兴趣,为课堂上的深度讨论与合作探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中环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意识,首先可以多媒体展示、情境模拟、小游戏等方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自然导入新课,比如在讲解“法律保障生活”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情境,如校园纠纷事件,并引导学生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分析与表达,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认同,其次围绕所确立的议题,教师应设置有层次、有价值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深入剖析议题背后的本质与逻辑,以“共享单车”为例,教师可设计四个递进式情境,让学生从观察现象到分析原因再到提出建议,层层推进,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最后教师要注重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并适时给予反馈与引导,帮助学生澄清认知、深化理解,实现知识建构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三)课后环节
课后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巩固学习成果、提升核心素养的关键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帮助他们在回顾与梳理中加深理解、内化知识,比如可以让学生撰写反思日志,记录自己在议题学习中的收获、困惑与感悟,实现自我提升,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之中,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比如在完成“服务社会”相关内容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布置实践作业,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践行所学、锻炼能力,此外评价反馈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应采用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在价值认同、思维能力、实践行为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及时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调整学习策略,持续成长进步。
结论
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合理的设计和有效的实施路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议题设计难度大、课堂秩序把控难等,未来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精心设计议题,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加强课堂管理,以更好地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优势,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向颖. 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内涵, 困境及实施路径[J]. 教学与管理,2022(10):4.
[2] 王丽丽 . 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路径 [J]. 启迪 ,2021(12):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