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刘清华

义乌市福田第二小学 322000

摘要:本文探讨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现状,分析当前实践过程中存在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创新教学思路与融合多元资源两大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将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增强语言实践能力。教师通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设真实情境开展丰富多样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现语文学习生活化转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语文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重任。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讲解轻视与现实生活联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用能力欠缺。生活化教学理念强调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让学习内容贴近现实,使语文知识学习回归其实用性本质。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理念实施困境,探索有效策略提出实施途径,为教师提供参考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的困境分析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环境中,生活化理念实施面临诸多挑战。传统应试教育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许多教师习惯于以教材为中心组织教学,将重点放在文本分析、词句理解上,忽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堂教学常流于形式,教师过分追求知识点覆盖全面却忽略了语文学习应具备实用性特点。部分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解存在误区,简单理解为举几个生活例子,或者安排几项实践活动,未能真正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深度融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教师局限于教材提供内容,缺乏主动拓展与生活相关补充材料能力,导致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

评价机制也制约着生活化教学实施,现行考核方式仍以笔试为主,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评价不足,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难以真正落实生活化理念。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不高也是一大困境,长期受传统教学影响,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当面对需要联系实际生活情境任务时常显得无所适从。学校教学环境限制同样不容忽视,班级规模较大课时安排紧张,场地设备有限这些客观条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活化教学活动开展。家校合作不够密切,家长对生活化教学认识不足,未能充分配合学校教育导致学生在家中缺乏语文学习生活实践机会,使课堂所学难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巩固应用。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的有效策略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困境,教师需不断创新思路,采取多元策略破解难题。首要任务在于更新教学理念,充分理解生活化教学本质,明确语文学习目标指向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而非停留于知识教学层面。此基础上重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情境引入—问题探究—实践运用—反思提升教学流程,每一环节均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教材内容选取上应跳出固有框架,精选贴近学生生活元素,如流行话题、社区新闻、家庭故事等素材,使课堂内容充满时代气息与生活情趣。教学方法上推行任务驱动式学习,巧妙设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习得语文知识提升语言能力。更应注重创建真实语言环境,通过角色模拟、情景再现、校园播音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平台。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习惯,引导其随时捕捉记录生活中语言现象,累积语言素材形成语感。

以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学为例,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课前让学生搜集身边关于尝试故事当做导入材料;课堂开始时教师带来一杯水和一包盐,请学生分别品尝感受咸淡差异,引发思考为何同样物质给人感受不同问题,自然引入小马听到老牛与松鼠截然不同说法情境。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设想自己是小马,面对不同动物回答时会产生什么心理活动,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小马内心纠结。教师还需要组织模拟辩论会,让一半学生站在老牛角度,另一半站在松鼠立场各自陈述理由,讨论谁说法更合理培养思辨能力。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遇到困难犹豫不决情形,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如何解决,将课文主题实践出真知与现实生活建立连接。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的实施途径

全面推动生活化教学理念落地实施,必须整合多方资源构建系统协同平台。学校层面应着力营造浓厚语文学习氛围,通过建立语文生活角展示学生作品、推荐优质读物;定期举办语文文化节,开展诗歌朗诵、故事汇演、辩论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舞台;设立校园广播站、文学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情境。社区资源方面应与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组织主题参观访问开展社区调查,撰写观察报告培养写作实践能力;邀请各行各业人士走进课堂,分享行业术语拓展学生语言视野。家校协作层面,定期举办家长沟通会,推广生活化语文理念,指导家长在家庭环境中创设语言学习情境,如亲子阅读、家庭写作、生活记录等形成教育合力。信息技术应用上充分利用数字平台优势,建立网络学习空间汇集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符合认知特点微课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利用移动终端记录生活语言现象促进学习交流分享。

以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教学为例,教师充分融合多元资源,构建生活化教学平台。课前利用班级网络平台发布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家长手机或平板查找关于鹿生活习性视频资料,了解鹿角与鹿腿特点建立感性认知;邀请本地动物保护区工作人员录制简短讲解视频介绍鹿类动物生存现状,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支持。课堂教学中组织动物园观察员角色扮演活动,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从多角度理解文本寓意。结合校本课程引导学生讨论人与自然关系,培养生态保护意识。教学延伸环节组织参观自然博物馆动物进化展区,观察不同动物适应环境特征,撰写参观笔记;开展动物保护主题班会,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制作宣传手册。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具有重要价值,通过解析当前实施困境,提出创新教学思路与融合多元资源两大策略,为推动理念落地提供了可行途径。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言实践能力。未来教学改革中应进一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拓宽教学视野创设多样化语言实践情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格局,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生活本源实现学以致用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国强.浅析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C]//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六).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小岭乡小岭中心小学;,2022:346-350.

[2]高良骏.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20,(S2):32.

[3]韦咏梅.刍议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8,(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