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总承包(DB/EPC)合同计价模式选择与风险分担

作者

王莹莉

420881199110265423

引言:工程总承包(Design-Build/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DB/EPC)模式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合同计价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本控制、进度管理和质量保障,而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则是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维护双方利益的重要基础。

一、工程总承包常见合同计价模式分析

(一)固定总价合同

固定总价合同是指在合同中确定一个完成项目的总价,承包商据此完成项目全部内容的合同类型。

优点:对于业主而言,合同价格固定,便于进行成本控制和预算编制,结算相对简单,能较好地转移价格风险。对于承包商来说,在充分了解项目情况、准确估算成本的基础上,若实际成本低于合同价格,可获得较高的利润。

缺点:业主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但可能因对项目需求描述不清晰或变更频繁,导致承包商提出索赔。承包商则承担了较大的风险,如工程量估算误差、物价波动、设计变更等,若风险应对不当,可能导致亏损。

适用范围:适用于工程范围明确、设计图纸完整详细、技术成熟、工期较短且风险较小的项目,如一些小型工业厂房、标准化住宅项目等。

(二)单价合同

单价合同是指承包商在投标时,按招标文件就分部分项工程所列出的工程量表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费用的合同类型。

优点:业主和承包商对工程量的风险分担较为合理,业主承担工程量变化的风险,承包商承担单价确定的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量按实际完成数量计量结算,较为公平合理。

缺点:合同总价在项目初期难以确定,不利于业主进行成本控制和资金安排。同时,结算过程相对复杂,需要对工程量进行准确计量和审核。

适用范围:适用于工程量不太确定、设计深度不够、技术相对简单但可能存在较多变更的项目,如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

(三)成本加酬金合同

成本加酬金合同是由业主向承包商支付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并按事先约定的某一种方式支付酬金的合同类型。

优点:业主对工程成本有较好的控制权,能及时了解工程成本的发生情况。对于承包商而言,风险相对较小,只要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就能获得相应的酬金。

缺点:业主承担了较大的成本风险,若承包商管理不善或故意提高成本,业主将遭受损失。同时,这种合同模式下承包商缺乏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可能导致工程成本过高。

适用范围:适用于工程特别复杂、工程技术、结构方案不能预先确定,或者时间特别紧迫,如抢险救灾工程、新型科研项目等。

二、工程总承包合同计价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项目特点

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技术难度、工期要求等都会影响计价模式的选择。大型复杂项目,由于设计变更和工程量变化的可能性较大,单价合同可能更为合适;而小型简单项目,固定总价合同则更具优势。

(二)市场环境

材料价格波动、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等市场因素会影响项目的成本。在物价波动较大的市场环境下,选择成本加酬金合同或带有调价条款的固定总价合同可能更有利于双方。

(三)业主需求

业主对项目的成本控制目标、进度要求、质量期望等也会影响计价模式的选择。若业主希望严格控制成本,固定总价合同可能是首选;若业主更注重项目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可能更倾向于单价合同或成本加酬金合同。

(四)承包商能力

承包商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资金实力等也会影响计价模式的选择。实力较强的承包商可能更愿意接受固定总价合同,以获取更高的利润;而实力较弱的承包商可能更倾向于成本加酬金合同,以降低风险。

三、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分担原则与策略

(一)风险分担原则

风险与收益对等原则:承担风险的一方应获得相应的收益,以激励其积极应对风险。例如,承包商承担物价波动风险,若其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降低了成本,应能获得相应的利润回报。

可控性原则:风险应由最有能力控制该风险的一方承担。如设计风险应由承包商承担,因为承包商在设计阶段具有专业优势和决策权。

公平合理原则:风险分担应公平合理,避免一方承担过多的风险。在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风险分担的公正性。

(二)不同计价模式下的风险分担策略固定总价合同:业主主要承担需求变更和政策法规变化等风险,承包商承担工程量估算误差、物价波动、设计错误等风险。业主应在合同签订前明确项目需求,减少变更;承包商应加强成本管理,合理预测物价波动,提高设计质量。

单价合同:业主承担工程量变化的风险,承包商承担单价确定的风险。业主应加强对工程量的审核和监控,承包商应准确报价,并合理控制成本。

成本加酬金合同:业主承担工程成本风险,承包商承担工程质量和进度风险。业主应加强对工程成本的监督和管理,承包商应优化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结论

工程总承包(DB/EPC)合同计价模式的选择与风险分担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在选择计价模式时,应综合考虑项目特点、市场环境、业主需求和承包商能力等因素,选择最适合项目的计价模式。同时,遵循风险与收益对等、可控性和公平合理等原则,制定合理的风险分担策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降低项目风险,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业主与承包商的共赢。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合同计价模式和风险分担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项目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凌志 , 刘润卿 , 邢建峰 . 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类型与计价方式协同研究——基于项目治理的视角 [J]. 建筑经济 ,2024,45(07):49-54.

[2] 李晨 . 施工总承包与工程总承包两种计价模式差异性与适用性分析 [J].招标采购管理 ,2025,(02):65-67.

[3] 宿辉 , 谷隆 , 田少卫 . 工程总承包计价中的价格清单问题研究 [J]. 建筑经济 ,2024,45(05):59-63.

[4] 徐丹 . 工程总承包概念的内涵及其与 EPC、DB 的辨析——以 FIDIC 合同条件为参考 [J]. 中国工程咨询 ,2020,(06):56-62.

[5] 李娜 , 吴丽萍 . 关于某 EPC 合同纠纷案例的解读——兼论工程总承包合同管理要点 [J]. 中国工程咨询 ,2019,(05):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