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解析与控制措施

作者

张振武

321121199602232532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造价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工程项目存在造价超预算的现象,不仅增加了投资成本,还可能影响工程质量与工期进度。因此,研究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探索有效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项目全过程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投资决策、设计优化、招投标、合同履行及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等环节。其核心目标在于实现工程成本的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确保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科学的造价管理有助于规避超预算风险,提升项目经济效益,保障工程质量与进度。通过建立完善的计价体系、动态成本监控机制和风险预警系统,可有效降低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的影响,为工程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

2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主要原因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设计阶段问题突出。部分设计人员前期调研不足,对工程实际情况把握不准,导致设计方案脱离实际;且过度追求设计新颖独特,忽视成本控制;同时,设计深度不够,细节缺失,后续施工易生变更,进而造成造价大幅超出预算。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问题不容忽视。现场管理混乱,人员、材料调度无序,易造成资源浪费;施工计划安排不合理,工序衔接不畅,导致工期延误,增加额外成本;对工程变更把控不严,随意变更施工内容,未充分评估其对造价的影响;质量监管不到位,引发返工,进一步推高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合同与招投标管理缺陷是重要因素。招投标时,部分企业为中标恶意压价,中标后通过不合理变更索赔弥补利润,抬高造价。合同条款不完善,对计价方式、风险分担等约定模糊,易引发争议。对投标单位资质审查不严,致不具备实力者中标,施工中难以按质按量推进,产生诸多额外费用,造成超预算。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显著。政策法规变动,如工程管理标准调整、税率变化等,会增加项目成本。宏观经济波动,如国内生产总值、零售物价指数变化,会带动建筑产品需求及物价变动,影响造价。原材料价格波动,受市场供求影响,价格不稳定,导致预算与实际成本差异大,进而引发超预算问题。

3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控制措施

3.1 强化前期设计与规划

强化前期设计与规划是控制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关键环节。通过 BIM 技术进行三维建模与碰撞检测,可提前发现设计冲突,减少后期变更成本。优化设计方案时应结合价值工程(VE)方法,对功能与成本进行系统分析,提升方案的经济性与可行性。合理优化设计可降低约 10%~15% 的工程总成本,有效规避因设计缺陷导致的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强化前期设计与规划需注重风险评估与成本预测。采用敏感性分析、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识别影响造价的关键变量,评估其对项目总成本的潜在影响。科学的风险评估可使预算偏差率降低15% 以上。同时,结合历史数据与市场趋势进行成本预测,提升估算精度。通过建立动态成本模型,实现对材料价格波动、工期延误等风险的提前预警,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有效控制超预算风险。

3.2 完善合同管理与招投标制度

完善合同管理与招投标制度是控制造价超预算的重要手段。规范招标流程可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低价中标现象,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确保报价合理性和透明度。科学招标可使中标价与市场价偏差控制在 ±5% 以内。同时,明确合同条款中的计量支付、变更索赔等机制,避免后期争议。通过引入电子招标平台和信用评价体系,提升招投标效率与公正性,为工程造价的可控性奠定制度基础。完善合同管理与招投标制度需明确合同条款,规避潜在风险。合同应细化工程计量、计价方式、变更签证、索赔机制等关键内容,减少歧义与纠纷。研究表明,合同条款不清晰可能导致约 20% 的额外成本支出。通过引入FIDIC 条款或国家标准合同范本,提升条款的规范性与可操作性。

3.3 加强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

加强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需实行全过程成本管理,涵盖预算、执行、监控与调整等环节。采用动态成本管控模式,结合工程量清单与实际进度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偏差并纠正。实施全过程成本管理可使项目成本超支率降低10%~15% 。通过建立成本预警机制和 BIM 技术辅助,实现材料、人工与机械费用的精细化控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工程造价在可控范围内。加强施工过程成本控制需严格管控材料采购与使用,降低浪费。通过建立材料消耗定额和限额领料制度,实现材料使用的精准管理。采用集中采购与供应链优化策略,可降低采购成本约 。同时,运用 BIM 技术进行材料用量模拟与碰撞检查,减少返工与损耗。规范材料管理可使材料浪费率控制在 3% 以内,显著提升工程经济效益,保障造价目标的实现。

3.4 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需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在设计、施工、监理及业主之间快速传递。依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项目应设立定期例会制度,明确各阶段责任分工与汇报流程。良好的沟通机制可使工期延误率降低 15% 以上。通过 BIM 协同平台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与实时反馈,提升决策效率,保障工程进度与成本控制目标的顺利达成。加强进度与质量管控是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的关键。依据《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应建立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强化工序验收与隐蔽工程检查,减少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严格的质量管控可使返工率降低 20% 以上。同时,采用进度计划软件(如Project)进行动态监控,确保节点按时完成。通过标准化管理和精细化控制,有效提升施工效率,保障工程按期保质交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问题,涉及设计、施工、管理等多个环节。只有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才能有效控制成本,实现工程目标。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技术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推动标准化、智能化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俊青 . 住宅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探析 [J]. 居舍 ,2024,(23):150-153.

[2] 林志伟 . 房屋住宅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 [J]. 居舍 ,2024,(17):153-156.

[3] 王飞宇 . 建筑工程造价超概、预算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分析 [J]. 居业 ,2024,(05):138-140.

[4] 慕 淑 芳 . 住 宅 建 筑 工 程 造 价 超 预 算 的 原 因 及 控 制 措 施 [J]. 居舍 ,2024,(13):170-173.

[5] 高 红 艳 . 建 筑 工 程 造 价 超 预 算 原 因 及 控 制 措 施 分 析 [J]. 居业 ,2024,(04):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