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策略
周莉莉
浙江金华市丹溪小学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 +”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 +”技术实施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策略,通过精准学情分析、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多样化教学形式以及家校协同共育等方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
一、引言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为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技术支持,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基于“互联网 +”的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基础、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速度都存在差异。“互联网 +”技术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使学习内容和方式更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传统教学中,教师难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跟踪和反馈。借助互联网平台,教师可以实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从而提高教学的精准度和效率。同时,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新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灵感。
三、基于“互联网 +”的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策略
(一)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学情分析
1. 数据收集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数学学习软件等工具,收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各种数据,包括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学习时间、答题正确率、错题类型等。这些数据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
2. 数据分析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例如,通过分析学生的错题数据,找出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薄弱环节;根据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进度,判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态度。教师可以根据分析结果,绘制学生的学情画像,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3. 动态监测
学情分析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应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数据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例如,如果发现某个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的理解一直存在困难,教师可以为其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或进行一对一辅导。
(二)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
1. 资源整合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情分析结果,整合互联网上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如数学动画、微课视频、互动游戏、在线练习题等。这些资源应涵盖不同层次的难度和多种表现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智能推送
利用智能学习系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例如,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推送一些基础知识讲解的微课视频和简单的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基础;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推送一些拓展性的数学阅读材料、数学竞赛试题或数学思维训练游戏,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3. 资源推荐与自主选择相结合
除了智能推送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资源推荐目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需求自主选择学习资源。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分享优质学习资源,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多样化教学形式
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线上学习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在线上学习环节,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完成在线作业、参与讨论区交流等方式,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展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然后布置线上作业,让学生利用图形绘制软件创作一些与图形相关的作品,并在讨论区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体会。
2. 数学游戏教学
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数学游戏资源,将数学学习融入游戏情境中。数学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例如,“数字解谜”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几何拼图”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数学游戏,并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或合作游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实施基于“互联网 +”的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一)挑战
1. 技术设备与网络环境的限制
部分学校和家庭可能存在技术设备不足、网络不稳定等问题,影响学生的线上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2.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可能难以熟练运用“互联网 +”教学工具和平台,需要进行大量的培训和学习。
3. 信息过载与虚假信息的干扰
互联网上信息海量,其中可能存在一些虚假、不准确或不适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信息,需要教师和家长帮助学生进行筛选和甄别。
(二)应对措施
1. 加大技术投入与支持
学校和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改善学校的技术设备条件,提升校园网络的稳定性和速度。同时,可以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定的技术设备支持或网络补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互联网 +”教育的便利。
2.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教学资源的制作与整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探索“互联网 +”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五、结论
基于“互联网 +”的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趋势。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学情分析、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多样化教学形式以及家校协同共育等策略,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信息素养。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积极应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 +”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有效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价值的基本途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3(7):5-18.
[3] 祝智庭,彭红超.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