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研究
汪雪莲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阳明山管理局学校 425200
引言:以美育人是学校重要的教学准则,教师应坚持以美引航的原则,开设速写、黏土、儿童画、泥塑等一系列美术类动手活动,让学生能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通过美术学习活动,学生不仅能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还能提高个人的绘画技能,这对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多样化美术活动,点燃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多样化美术课后服务活动,点燃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的第一驱动力,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再将学生的兴趣方向作为活动设计方向设计课后服务课程内容。教师需要转变传统课后服务过程中教师直接示范、布置任务的形式,采用更具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打造出符合学生兴趣喜好的教学情景,将学生吸引到美术活动中来,让学生能在体验趣味化情景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体验,产生自我表达的动力,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创新创作中去,感受美术的乐趣和魅力。
例如,以扇子绘画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为例。通过与学生沟通后教师得知,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都对绘画感兴趣,于是,教师组织了本次以扇子绘画为主体的课后服务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先是将提前准备好的空白图案分发给学生。而后,又指导学生拿出五颜六色的颜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扇面图案。在活动中,学生先是与教师以及组员交流在脑内构思好的扇面设计图。然后,又让学生化身小艺术家,在扇面上尽情挥洒创意。通过经历用铅笔绘制轮廓、用黑笔勾边、用彩笔填色等一系列操作流程,将蓝天白云、绿树红花乃至充斥着民族风情的特色图案呈现在扇面上,为扇面增添别样艺术美感。
二、设计传统文化主题课后服务活动,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可以设计传统文化主题课后服务活动,让学生能在参与体验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深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指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注重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深挖中华民族艺术精髓融入教学内容中,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基于此,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兴趣,设计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后服务美术活动,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此类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在小学美术课后服务活动中得到传承和弘扬。
例如,以画脸谱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为例。在本次活动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绘制脸谱,让学生能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以激发学生对中国脸谱的热爱之情,让学生能更加主动了解中华文化。在活动中,教师先是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精美的图片,向小朋友介绍脸谱这一非遗艺术。从京剧脸谱的起源,到不同颜色、图案所代表的人物性格,教师会逐一为学生介绍。而后,教师会将脸谱的绘画和制作方式讲给学生,又让学生拿起画笔,在空白的脸谱模具上尽情绘画设计脸谱。期间,有的学生会用鲜艳的红色作为主色调,有的则大胆尝试蓝色与绿色的组合。当学生绘画设计结束后,教师又为学生提供展示介绍空间,请学生积极上台展示、介绍自己设计的脸谱。由此,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成就感,更能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挖掘多元化教学资源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提升课后服务教学效果
教师应挖掘多元化教学资源开展课后服务活动,让学生能在信息技术等多元化教学资源的辅助下深入学习美术知识,这有助于拉近学生与美术之间的距离,提升课后服务教学效果。为了解决当前美术课后服务活动中存在的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积极挖掘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的教学潜力展开教学。在学生参与课后服务活动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豆包智能机器人展开互动,让豆包智能机器人帮忙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以某小学以“我给瓶子穿新衣”为主题的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为例。在学生设计、制作美术作品期间,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与豆包智能机器人展开对话,让学生能在豆包智能机器人的一对一辅导下完成各个制作步骤,以提升学习效率。当学生出现创作思路卡顿等问题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与豆包智能机器人展开对话,让豆包智能机器人为学生展示各类相似主题的美术作品,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独创设计思路上传给豆包,让豆包智能机器人帮忙分析该设计思路的可行性,再指导学生完成作品修改和创造。由此,让教学效果能得到提升。
结束语:综上所述,学习热情是促进学生自觉参与美术课后服务活动,积极探索美术活动知识和乐趣的关键因素。在小学美术课后服务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挖掘多元化教学资源开展课后服务活动、设计传统文化主题课后服务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多样化美术课后服务活动等多种方式打造美术课后服务课堂,让学生能在参与课后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美术知识的理解,这有助于挖掘学生的美术学习潜能,让学生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让美术教学质量能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马宁 .“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非遗社团优化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5,(18): 126-128.
[2] 刘昕培 . 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后服务中的压力及应对之策研究 [J].美术教育研究 ,2025,(08):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