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刘政杰 许斌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省 210046
1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风险评估的方法
1.1 定性评估法
定性评估法是一种依托经验与主观判断的风险评估方式。其主要借助专家的知识、经验以及专业判断,对建筑施工现场潜在的风险展开识别与分析。该方法无需复杂的数学运算,而是通过观察、调研和研讨等途径,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影响程度予以定性阐释。例如,评估人员可通过实地勘查施工现场,对施工环境、设备状态和人员操作等情形进行考察,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诸如高处作业防护欠缺、电气设备漏电等。随后,依据经验与专业知识,对这些隐患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和严重程度加以判定,如可能诱发高处坠落、触电等事故,事故的严重程度可能为轻伤、重伤乃至死亡。定性评估法的优势在于简便易行、成本较低,能够迅速识别出主要的风险因素。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主要依赖主观判断,评估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缺乏精确性与客观性。
1.2 定量评估法
定量评估法作为一种依托数据与数学模型的风险评估手段,通过对海量历史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借助概率论、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建筑施工现场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展开量化剖析。例如,在评估某一施工活动的事故发生概率时,可收集该施工活动在过往特定时间段内的事故发生频次、施工总时长等数据,进而计算事故发生频率,并将其作为该施工活动事故发生概率的估计值。针对事故的影响程度,可通过剖析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数据,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以实施量化评估。定量评估法的优势在于评估结果相对精确、客观,能够为风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需要大量历史数据作为支撑,数据收集与处理工作较为繁杂,成本较高,并且对于某些复杂的风险因素,可能难以构建精准的数学模型。
1.3 综合评估法
综合评估法作为一种风险评估方法,融合了定性评估法与定量评估法。该方法充分汲取了两种评估方法的优势,既纳入了专家的经验以及主观判断,又借助数据与数学模型开展量化分析,进而提升了风险评估的精准性与可靠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综合评估法可先运用定性评估法对建筑施工现场的风险展开初步识别与剖析,以明确主要的风险因素。随后,针对这些主要风险因素,收集相关数据,并采用定量评估法进行量化分析,计算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最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对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例如,在对大型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时,可先组织专家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如深基坑作业、模板支撑体系等。接着,收集这些风险因素的相关数据,如事故发生频次、事故损失等,并运用定量评估方法进行计算与分析。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风险控制举措,如强化深基坑监测、优化模板支撑体系设计等。综合评估法能够更为全面、精准地评估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且有效的决策依据。
2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风险的应对策略
2.1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构建一套全面且细致的安全管理制度,乃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之基础。一方面,应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安全职责,上至项目经理,下至一线施工人员,都需清楚自身在安全管理中的具体任务和责任。另一方面,要制订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涵盖施工的各个环节,例如高处作业、电气作业、动火作业等,要求所有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与此同时,应当构建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机制,定期针对施工现场展开全方位检查,及时察觉并排除安全隐患。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明确整改责任主体、整改时限以及整改举措,以确保隐患能够得到彻底整治。
2.2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作为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关键措施,其作用不可忽视。对于新入场的施工人员,应当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具体包含公司级、项目级和班组级。培训内容应涉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等领域,目的是让新员工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针对在职员工,应定期开展安全再教育与专项培训,如季节性安全培训、新技术新工艺安全培训等,以持续更新其安全知识与技能。此外,可通过安全宣传标语、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练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从而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2.3 强化安全技术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全流程中,需依据施工阶段的特征及潜在风险隐患,科学拟定并严格落实安全技术防护方案。以基坑工程施工为例,应依照设计要求规范设置钢板桩、混凝土支撑等支护结构,同时配套建设标准化降水井及排水系统,保障基坑边坡的稳定性达标,有效防范因土体失稳而引发的坍塌事故,杜绝地下水积聚对施工安全产生的不利影响。高空作业期间,须严格执行脚手架搭设标准,确保承重性能达标,防护栏杆设置高度符合规定,为作业人员配备经检测合格的安全带、安全绳等个人防护用品,并在作业面下方规范悬挂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平网,构建完整的立体防护体系。电气安全管理方面,所有用电设备必须加装灵敏可靠的漏电保护装置,配电系统须规范设置接地保护装置,电缆线路必须采取架空或埋地等防护措施,切实保障施工用电安全可靠。
2.4 加强安全监督管理
在建筑工程实施中,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是保障工程推进、预防事故的关键。作为安全生产防线,须确保安全规章制度和技术措施全面执行。为此,监管部门应组建专业安全管理团队,配备有经验人员,制定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各层级人员职责、权限和考核标准。日常工作实施 24 小时巡查制度,定点与随机抽查结合,对施工现场全要素动态监管。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安装监测设备,实时监控并采集数据,及时制止违章行为。针对工程分包,严格执行安全准入制度,审核分包单位资质,考察其过往安全记录。将分包单位安全管理纳入总承包管理体系,统一标准、要求和考核。建立完善的安全奖惩制度,设专项奖励基金,奖励表现突出者;对违规行为按“四不放过”原则追责,采取多种惩戒手段形成约束机制。综合运用这些措施,构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工程建设。
3 结语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为提高工程项目整体安全水平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运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手段,可系统地识别潜在安全隐患,并结合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切实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与此同时,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深入的安全教育培训、严格的安全技术举措以及全面的安全监督管理,共同构建起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核心架构。这些措施协同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为工程项目实施奠定基础。未来,随新技术不断涌现应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将向智能化、精细化发展,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嘉伦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5,(07):245-246.
[2] 廖禄武 .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防控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19):37-39.
[3] 骆西永.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策略[J]. 城市开发,2025,(03):159-161.
[4] 邢龙龙 .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策略研究 [J]. 中华建设,2024,(08):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