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园林经济的创新与价值提升策略

作者

王晓飞

吉林市园林管理中心132000

引言:园林经济是园林各项生产活动中最为主要的经济形式之一,其具备独特的植物资源,有利于大幅度减少水土流失,促使生态、经济实现协同发展。本文将对园林经济的创新与价值提升策略展开进一步论述。

一、园林经济创新与价值提升的重要性

(一)增强城市竞争力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园林可以说是“脸面”。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追求经济指标的增长,还需要注重人居环境的质量,而优美的园林景观便在这种场合下成为了突破口 [1]。通过创新与价值提升,园林经济不仅能够实现质一样的飞跃,还能够显著增强城市的竞争力,为人才引进、投资引入创设更多有利条件。除此之外,高质量的园林经济还能够带动城市经济的整体性发展,从层面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二)推动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园林产业依赖于简单的绿化种植与养护服务,难以满足现代居民日益增加的需求。通过创新园林经济,能够突破园林产业原有的局限性,使得园林产业与其他产业形成紧密的结合,让产业形态更加丰富,进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与此同时,对园林经济进行价值提升,还可以放大园林作为基础设施的多重效益,使得园林的功能得到拓宽,由单一的观赏功能延伸至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生态调节等功能,进一步推动经济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造经济增长点

对园林经济进行创新与价值提升,最主要的目标在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3]。当前,园林产业正处于拓展、深化的过程中,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施工与养护,逐步向生态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多个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园林产业会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如设计岗、技术岗以及管理岗等。这些岗位会间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总的来讲,园林经济在经过创新后,其能够在更加广泛的经济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因而需要得到高度重视。

二、园林经济创新与价值提升的策略

(一)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保障机制

如果想要推动园林经济的创新与价值提升,便需要着重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保障机制。从财政经济方面予以园林经济足够的支持,不仅可以让园林经济的发展更加顺畅,还可以进一步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4]。为此,有关单位应当秉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通过多种手段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保障机制。首先,可以结合园林经济的发展现状,设立“园林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该基金的来源主要是园林产业、文旅产业以及城市基础建设等领域的专项资金。为了让“园林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更好地服务于园林经济,相关单位可以将其纳入年度的财政预算,确保资金的稳定投入与充分利用。与此同时,还需要让财政资金发挥“杠杆”作用,以贴息、风险补偿等手段,吸引社会资本,促使社会资本加入进来,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实践表明,这种工作方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园林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问题。在构建资金保障机制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充分考虑经济环境、国家政策以及居民需求等实时变动,对资金的来源渠道进行拓宽、完善,确保其能够始终契合园林经济的发展需求。

(二)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的使用

现代化科学技术能够为园林经济的创新与价值提升带来新的可能性,因而可以加大资源投入力度,优先支持园林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定向的鼓励,并且补贴,园林运营主体能够引入前沿技术,从技术层面保障园林经济的创新与价值提升 [5]。例如,相关单位可以予以园林运营主体一定的补贴,促使园林运营主体在园林内布置智能传感设备、智能灌溉系统和无人机巡检设备。这种一次性的投入成本可以大幅度减轻园林运营主体的资金压力,促使园林运营主体将更多资源投入于业务运作,从而提升园林的经济价值。与此同时,现代科学技术在园林经济中的运用还体现在拓宽业务领域这一方面。例如,园林运营主体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向游客展示园林的生长过程,在推动园林产业、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同时实现规模经济。从经济层面来看,不难看出现代科学技术在园林经济的创新与价值提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优化税收优惠的政策体系

税收作为一种财政工具,其主要是借助结构性减税、针对性优惠等手段,为园林经济的创新与价值提升创设良好而宽松的政策环境。如果园林产业得不到足够的政策支持,园林经济的创新与价值提升将会举步维艰。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便需要持续优化税收优惠的整体体系。具体来讲,应当落实好下述两点措施:第一,在一定期限内予以园林运营主体一定的税收减免,或者另选适用税率,向园林运营主体征收较低的税额。工作人员应当充分发挥专业性,对当地的经济环境、政策变动以及园林经济发展现状展开充分调研,分析园林运营主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哪些困境。如果发现当地的园林经济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可以尝试予以其足够的税收减免,减少园林运营主体的运营成本,提升其造血能力;第二,严格执行加计扣除政策 [6]。园林经济离不开技术研发与创新,而我国针对研发出台了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工作人员不得逾越法律法规的红线,需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严格执行加计扣除政策,为园林运营主体创设更为良好的运营条件,间接性推动园林经济的发展。

(四)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从物质层面保障园林经济的创新与价值提升。为此,相关单位需要加大资源的投入力度,广泛调动社会力量,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的问题。在资金获得保障的情况下,可以有重点地落实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部分园林的场地比较繁杂,工作人员需要构建人性化的游览系统,借助安全的步道网络、清晰的标识指引和无障碍通道,使得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的人群均可以得到良好的游览体验。考虑到园林经济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工作人员可以将文化传承、气候调节等功能进一步发挥出来,这样能够有效发挥园林产业的优势。例如,工作人员可以在园林内搭建若干文化宣传墙,或者是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增加有利于生态气候调节植物的种植。

结束语:园林经济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以创新,实现价值提升,是我国当前需要重视的内容。特别是在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后,相关单位更是需要秉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保障机制,并且注重现代科学技术的使用,推动园林产业的现代化升级与转型。除此之外,还需要优化税收优惠的整体体系基础设施体系。本文通过对园林经济的创新与价值提升策略展开探讨,希望对相关行业的人士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 卜训琴 , 席家付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园林经济发展策略[J]. 职业 ,2023,(13):90-93.

[2] 李韵萍 . 城市园林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J]. 农家参谋 ,2020,(05):101.

[3] 董贵义 . 现代园林经济的建设与管理探析 [J]. 湖北农机化 ,2019,(21):42.

[4] 刘雪梅 . 现代园林经济的建设与管理策略研究 [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8,(05):72.

[5] 钟昌龙 , 甘小燕 . 论城市园林经济的发展 [J]. 绿色财会 ,2016,(09):42-43.

[6] 胡亭 . 城市园林设计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J].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4(17):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