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设计路径

作者

岳宁飞

西安市碑林区建国路小学,陕西西安,710001

前言:

思维导图最早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被提出,其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的特点,非常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围绕某一个主旨,对知识进行扩散和延伸,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打开他们的思维。语文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来促使学生进行阅读,了解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其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在阅读中列出思维导图

通过在课文阅读中列出思维导图,可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的视野得到一定的拓展。所以教师要围绕课文的主旨,和学生共同列出思维导图的分支,再不断进行扩散,从而构建完整的阅读体系。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时,这是一篇说明文,表达了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教师要先向学生提问:“如果地球被破坏了,人类会怎样?”引出本文的主旨。再让学生自行阅读,梳理每一段的内容。并建立初步的分支,其中包括地球的珍贵性、地球面临的威胁,以及人类的责任这几方面。然后对于这几个分支,教师可引导学生慢慢进行扩充。促使他们进行讨论:第一,地球为什么是珍贵的?从资源有限和生存环境唯一性这两方面进行扩充。第二,对于地球所面临的威胁,则要让学生探讨目前的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现象,填入该分支中。第三,要让学生谈一谈自己身为社会公民,对于保护地球有着怎样的责任。通过这样的方式,列出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在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一系列的表达方法。最后还要让他们试着写一写环保倡议书,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1]。

二、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思路

对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梳理课文思路,引导学生逐步了解课文的条理。借助一系列的文字、线条,建立清晰客观的知识系统,促使抽象的思路更加形象和具体。

比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改变过去传统的阅读和学习模式,通过思维导图将清晰的思路展现给学生。首先要从小蝌蚪找妈妈的原因开始,促使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原因,通过白板列出来。然后再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列举出来,标注在白板中。而且教师要将小蝌蚪所遇到的事情,以及所有遇到的角色,通过新媒体设备展示出来。让学生扮演这些角色,并简单演示所发生的事情,同时进行对话。最后再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依据,让学生进行探索:青蛙到底是不是小蝌蚪的妈妈,请说出理由 [2]。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整个课文阅读更加可视化,而且学生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学习起来更加轻松和容易。

三、展示和对比思维导图

通过展示和对比思维导图,可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查缺补漏。通过不断分析对比、反思、完善,促使他们找出差异,进行针对性补充。不但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的《草船借箭》时,教师要先让学生自行预习,列出思维导图。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展示出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其中展示出了该故事的主线,也就是诸葛亮怎样利用策略借到箭矢。其中包括了诸多细节,比如人物性格特点、人物行为动机,以及草船借箭的具体流程。教师要让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扩展,比如人物性格特点包括了哪些。从而促使他们了解诸葛亮的睿智、周瑜的狭隘以及曹操的多疑。在草船借箭的流程方面,则要对诸葛亮的巧妙布局、船只的伪装,以及把握天气时间等方面的把控。

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对照自己预习时列出的思维导图,找出差异和不足,而且进行查缺补漏。比如学生在预习时列出的人物性格存在遗漏,没有发现曹操的多疑。这样才能针对性进行完善、优化,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深度理解文本[3]。

四、构建基于数字化的协同学习模式

而且教师要利用先进的在线学习平台,构建协同学习模式。促使学生进行共同创造,开展交互式阅读活动,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和优化。通过这种多通道的信息集成模式,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的《少年闰土》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将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情感线索这几个分支放在学习平台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内容进行优化、完善。再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组3——5 人。每个小组负责细分一个子分支,比如“月下刺猹”的解析。借助学习平台的实时编辑功能,进行同步写作。在下课时,学生要对作业进行提交,系统收集学生的作业,从而形成课堂知识导图。而且多维度分析能精确记录小组成员的分工情况,包括节点数量、修改建议数量等。同时通过时间轴回放的模式,促使思维过程更加清晰明了。这样的协同学习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促使学生的观点被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对文本多元化的解读。比如在对闰土人物形象这个分支进行扩展时,有人提到了质朴这个特点,有人则提到了生活小能手。通过不同角度的解析,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认知[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列出思维导图。让他们理清楚课文的思路,并且对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分析。或者利用先进、智能的数字化技术,构建协同学习模式。促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提炼和概括。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 沈媛媛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应用研究 [J]. 格言( 校园版 ),2025,(15):35-37.

[2] 江雪晴 .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探索[J]. 格言 ( 校园版 ),2025,(12):29-31.

[3] 田珍梅 . 思维导图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J].读写算 ,2025,(11):61-63.

[4] 付玉红 .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J]. 语文世界 ,2025,(1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