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背景下教学管理改革实践
陈艳 陈伟 宋丽新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137400
基金来源:本论文是2019年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基金资助课题研究成果
项目名称: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扩招人才培养的探索和研究
项目计划编号:XKT1904
摘要:2019年国家实施高职百万扩招以来,扩招学生呈现新的学情,教学管理面临新的挑战,高职院校迫切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在高职扩招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扩招 教学管理 改革实践
近年来,我国逐步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建设“制造强国”、培养“大国工匠”都需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1]。为了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2019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完善高职考试录取办法,通过申请考试的方式鼓励更多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2]。同年5月8日,教育部正式发布《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随着各地高职扩招工作的有序推进,社会人员生源成为高职扩招的主体,高职扩招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挑战。面对扩招特殊生源,高职院校应以其需求为导向,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教学管理改革。
一、高职扩招后教学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生源结构多样复杂
与普高、中职毕业生生源相比,高职扩招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大,教育背景悬殊,文化基础和学习诉求千差万别[3],因此扩招学生应单独编班,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二)多数学生存在工学矛盾
多数扩招学生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他们除了上课学习,还要兼顾工作,导致集中授课出勤率比较低。造成需要补考、重修的人数较多,一部分学生不能按时毕业。
(三)教学资源不足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尽管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提升,但还有一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资源整体不足。特别是大规模扩招,导致学生数量短期内猛增,生均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四)师资力量薄弱
扩招生源大多数都是社会人员,他们对就业和提高技术技能的需求紧迫,但很多高职院校教师都是师范院校毕业,缺少行业、企业实践,实操经验相对欠缺,面对扩招生源的学习需求,现有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有些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五)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扩招学生生源种类多,年龄差异大,文化基础弱,学生来自不同行业,求学目标、学习需求、学习可利用时间、就业意向都大不相同。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多是针对普通高职学生,无法适应扩招学生的管理。[4]
(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多数不能满足行业和企业岗位的需求,评价模式比较单一,注重知识的考核,忽略职业能力、综合素养的评价。关注总结性评价,忽略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
二、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扩招教学管理改革实践
为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高职扩招的要求,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学院实际,主要面向全区对往届高中、高职、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在职员工等社会人员实施高职扩招专项行动计划。面对复杂多样的生源结构,如何确保扩招人才培养质量是关键,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经验总结等多种研究方式,建立了一整套适合本地区高职扩招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扩招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扩招基本情况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录取扩招生2394人,2020年录取974人,2021年录取1388人。三年共录取4754人,其中普通高中毕业生1447人,占30.44%;退役军人1356人,占28.52%;职业高中毕业生1034人,占21.75%;此外还有企业员工、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等生源类型。扩招专业涵盖农林牧、电子信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教育体育、交通运输等13个专业大类41个专业。
(二)扩招教学管理改革实践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为高质量完成扩招教学工作,学院成立院系两级扩招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做为“一把手工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制定出台了《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扩招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扩招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申请免修课程学分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专门针对扩招生的文件,确保扩招后各项教学任务落细落实,为扩招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与制度保障。
2、根据学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教学质量
2.1根据学情分析,确定三种扩招生培养方式
为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对扩招生以问卷调查、谈话、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年龄结构、生源特点、学历基础、家庭状况等,根据学情分析确定部分扩招类别学生与统招生共同编班上课、集中授课+分类实训和送教入企现代学徒制三种培养方式,实施弹性学制3-6年。
2.2依据专业教学标准,科学制定扩招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扩招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三种培养模式编制扩招类别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总学时不低于国家规定的2500学时,以16-18学时计1学分,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1/4,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学生每学年集中学习不低于360学时,工作岗位实训每学年不低于400学时,确保授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3坚持引进与培养结合,打造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针对扩招后教师数量不足等问题,学院坚持“聘引并进”,通过绿色通道引进人才,从企业聘任兼职教师,优化双师队伍结构。与行业、企业联合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赴企业实践,熟悉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具体要求;激励双师型教师参与企业顶岗实习、参加企业专业岗位资质认证培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优化了我院双师素质教师结构。
2.4因地制宜,开展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
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利用钉钉、腾讯课堂、职教云等形式进行线上授课,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授课内容。通过线上答疑、课中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利用周六日和寒暑假以集中学习的方式,选取操作性强的课程,以工单的形式完成岗位技能实训课。依托校企合作对扩招订单班采取聘任企业兼职教师和定期派出有责任感、专业过硬的教师入企授课,保障扩招教学质量。
2.5建设资源,积极推动“三教”改革
针对扩招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任课教师在职教云平台上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包括导学、教学设计、题库、作业、考试等,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要。部分课程教学与相关在线课程平台合作,遴选使用优质在线教学资源。开课部门组建教学团队,开展模块化教学,由校内校外“双师型”教师团队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鼓励教师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提高扩招教学的实效性。
3、开展多元评价,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3.1严格考核,强化学风,严把毕业关。
考核是强化学风、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严把关毕业关的关键。加大过程评价考核的比重,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测验、资源学习等过程性评价在考试中所占比重为40%。毕业审核与统招生标准一致,达到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分方可毕业。
3.2引进第三方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智慧职教教学管理平台开展客观公正的外部评定,依据平台数据进行教学质量监测和改进。同时为保证线上教学质量,学院制定出台了《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在线教学质量保障的要求》和《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线上教学质量评估方案》。
3.3建立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发挥教务督导处和教学系两级督导教学质量监控作用,多措并举,通过“评价-反馈-改进”工作机制,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保障扩招教学工作的运行,促进扩招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升。
三、结语
在高职扩招背景下,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革新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根据学情创新扩人才招培养模式,分类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推动“三教”改革,开展多元评价,保障教学质量,有效提升扩招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丁娟.高职扩招背景下教学管理改革探索——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3):48-50.
[2] 经济日报.今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EB/OL].(2019-04-27)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9n/2019_zt11/mtbd/201905/t20190513_381739.html.
[3]王寿斌.多元生源倒逼高职院校因材施教[EB/OL].(2019-10-18)[2022-10-02].http://www.jyb.cn/rmtzgjyb/201910/t20191018_268092.html.
[4]刘琰.马雪梅.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11):109-111.
[5]沈君.陈春蕙.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探索与实践——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21(08):19-22.
[6]文芳.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学分制改革及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28):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