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转型与变革: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

作者

李倩 黄娟 姜敏致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湖南岳阳 41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数字化浪潮下,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育管理及资源建设等方面,均面临着全新发展逻辑的挑战与重塑。[1]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职业教育顺应数字时代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生态的必然选择。[2]

一、立足变局 ——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之需

当前,科技革命不断深入,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社会治理迭代升级,人类的生产、生活、思维及交流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云计算、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催生了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新模式,多样化、弹性化的学习需求日益增长。这既对重塑教育内涵与形态提出了紧迫要求,也为教育变革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强大动力。

(一)数字时代大幕已开启

人类社会已步入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潜能全面释放。数字经济高速增长、创新活跃,广泛渗透到其他经济领域,深刻改变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动力与方式,重塑社会治理格局 [3]。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孙善学教授指出,数字化及其衍生的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22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超 50 万亿,占 GDP 比重超 40% ,且保持 10% 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二)教育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新一代技术革新和产业革命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全球教育转型的主要方向和重要载体。后疫情时代,疫情冲击与数字技术快速迭代相互叠加,加速了教育数字化进程。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凸显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推进教育专业数字化转型,培养数字化人才迫在眉睫。

二、聚焦困局 ——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问题重重

职业教育数字化是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旨在推动职业教育的转型与革新。依据美国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4],创新扩散包含了解、兴趣、评估、试验和采纳五个阶段。目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总体已度过了解和兴趣阶段,正处于评估阶段。在此过程中,部分学校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从整体来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仍面临理念、硬件、软件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一)数字化理念需有新突破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未达预期,关键在于陷入了以技术为中心的认识误区,导致一系列问题:一是重视技术应用,忽视人的数字能力发展,对教育特殊性研究不足;二是关注技术功能,忽视教育功能,仅注重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忽略了教育中人与人互动的本质;三是局限于现有条件,缺乏对未来的想象,只是在传统教育基础上做加法,未能革新教育样态、创建新场景;四是重视大数据,忽视小数据,现有应用场景多侧重大数据分析,缺乏对师生个性化多维度小数据的挖掘。因此,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首先要突破技术中心论的理念束缚。

(二)数字化硬件需进一步加强

硬件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保障,缺乏硬件支撑,教育信息化将无从谈起。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将 “强化数字基座建设” 列为数字化转型的 10 项重点任务之一,包括推进校园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如升级校园网络、建设智能化安全防控体系、改造教室与实训室等;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等。可见,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对硬件的整体水平、个性化定制和安全要素等方面要求严苛,这是不容忽视的现实。

(三)数字化软件需持续提高

资源基础理论表明,独特的资源与能力是组织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 [5],既包括有形硬件,也包括无形软件。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软件是关键和灵魂,没有软件,硬件只是一堆模块。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培训中心重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软件资源建设,将其视为数字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开展电子学习实验室等。

三、开拓新局 ——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出路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需将数字化作为整体性、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从资源平台、人员素养、应用场景等方面入手,运用数字化思维解决问题,推动职业教育从大规模标准化培养向大规模个性化培养转变。

(一)着力夯实数字基础底座

数字化基础设施是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 “技术底座”,是以信息技术赋能为特征、实现校园互联互通和应用平台融合创新的新型教育资源系统。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应完善数字基座,以数字技术重构要素体系。运用新型网络技术升级校园内网,实现 5G 网络全覆盖,推动教学、实训等设施的智能化升级。通过信息技术集成,构建以数字化智能平台为核心的体系,赋能职业院校改革创新。搭建智慧课堂交互教学系统,创设类似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提供交互学习工具,促进有效学习。

(二)着力提高师生数字素养

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关键在于 “应用”,要培育应用主体的数字化素养与能力。管理者、教师、学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应用主体。提升领导者思维意识:领导者应明确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堵点、痛点,平衡好高效与高端的关系。提高教师数字化素养及能力:出台教学管理细则,规范教师数字化教学行为,促使教师自主提升数字应用能力。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将数字化素养纳入教师考核体系,逐步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提高大学生数字化素养及能力:职业院校应将数字化人才培养纳入目标,制定全面的培养方案,提升学生创新、创造和数字技术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数字教学模式,将培养目标融入专业教学环节。

教育与人类成长、文明发展紧密相连,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深刻影响着教育。教育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职业教育应抓住数字化机遇,实现新跨越。

参考文献:​

[1] 刘晓 , 卿金桃 . 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 : 内涵特征、逻辑框架与实践进路 [J]. 当代职业教育 ,2023(06):29.

[2] 杨敏 .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逻辑与实践路径 [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3.42(12):88.

[3] 孙克 . 数字经济时代大幕开启 [J]. 世界电信 ,2017(03):2-9.

[4] 何琦,艾蔚,潘宁利. 数字转型背景下的创新扩散:理论演化、研究热点、创新方法研究——基于知识图谱视角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2.43(6):17-50.

[5] 刘仁有 . 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驱动机理、实践路径与成效表征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0):66-73.

2024 年校级一般课题: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境与优化路径(编号24MYC2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