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开展策略

作者

张素梅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实验初级中学225500

初中阶段是学生科学素养及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物理属于基础自然科学类课程,其教学不仅包含知识传授工作,同样肩负着培养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任务。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参与程度不高以及学习兴趣缺乏等情况。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科学思考能力。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出现之后,就可以把物理知识同学生日常生活的体验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趣味性。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一)提升学习兴趣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往往强调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生活化教学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多样化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得课堂更加有趣且具备参与感。兴趣的改善不但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促使他们自动思索并积极加入课堂互动,这为知识领悟和能力塑造营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助于整体学习效果得到改善。

(二)培养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和体验感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探究以及问题解决等实践活动,可以将抽象物理概念变成操作经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实验技能。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要独立设计实验、搜集数据、剖析现象并对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这种做法既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又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生活化教学重视真实场景和操作感受相结合,让学生持续地去尝试并反思,从而学会知识并培育出科学态度与操作能力,为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创新运用形成稳固根基。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开展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

新课标下,优化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以契合生活实际,这是做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要依照学生的认知状况和生活阅历,把教材中的抽象概念同日常生活景象融合起来,让知识的展现变得更为直接,更容易被理解,通过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既能包含基本物理原理,又能渗入生活场景,这样就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做到知识的迁移并得到应用。此外还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兼顾兴趣教学,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从生活化的环境里感受到知识,并从中获取体验,以此增进他们对课堂的参与感和达成的效果,全面改善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初二物理苏教版《噪声及其控制》教学中,课堂上,教师把噪声污染、交通噪声以及家庭环境噪声这类现象融入教学当中,引领学生观察并讨论日常生活里的噪声来源和其带来的影响。通过剖析生活例子,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同真实场景联系起来,领悟到声波流传,噪声控制的道理。而且,教师安排分层实验和探究任务,好让各种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参加,体验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感觉,增进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知识掌握水平,做到知识与生活的融合。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体验

在新课程标准下,要在课堂上创新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体验度,这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像是利用情景化、探究法、项目化等手段,把抽象的物理知识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并且指导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而且还要动手操作。课堂借助于互相讨论、做实验以及小组讨论这样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使他们对于物理原理有真实的体会。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让他们学会如何进行科学思考。这不但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

例如,初二物理苏教版《光的折射》教学时,课堂上,教师拿水杯、玻璃板这些生活里的常见器材模拟光的折射现象,学生看着光线怎么往别个地方弯了,就直接懂折射原理是怎么回事,再看教师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光从这边跑到那边的路子,把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参与的兴趣调动出来。上课期间给小组安排探究任务,还互动着说说实验看到的事儿,这样自己做着做着就能明白道理,培养自己思考和大家合作的能力。这样创新教学手段,学生就在真玩真做的情况中学到知识,提高参与度和理解力,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连起来。

(三)强化评价体系,实现过程监控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要强化生活化教学的评价,在过程中进行监控,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加强初中物理教学过程性的评价,教师要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2]。教师评价不仅仅是对平时作业、实验操作、课堂上、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评价,更是要注重对过程进行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过程性评价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学习,并且自主地进行反思、改进。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教学管理和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初二物理苏教版《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中,教师上课过程中,学生在测量自己身边物体的长度以及自己的计时运动的过程中,教师观察记录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测量过程,并随时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与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AI 或者数字化的平台可以记录下每个学生的测量误差和实验步骤以及数据分析的过程,给教师以可视化的反馈。教师根据评价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指导的方法;并且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及时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方法。

结论:在新课程标准之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给学生赋予了把抽象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方式,这有益于加强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及科学素养,通过改良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并加深评价体系,教师会更加有效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并体会物理现象。未来,伴随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生活化教学会变得更加智能化多样化,课堂场景以及实验手段将会越发丰富,教学评价体系也会变得更为科学动态。不断探寻和践行生活化教学办法,可以推进初中物理教育不断创新,为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以及基本能力的培育给予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任民军 . 探究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开展策略[J]. 今天 ,2024(6):0025- 0027.

[2] 刘亮. 探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 数理化学习:教研版 ,2023(2)132-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