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时代价值与实践
邹娅娅
安徽省阜南实验中学 236300
步入新的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已然成为国家推动城乡融合式发展的重要手段。高中政治教学作为培育学生政治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核心环节,理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将乡村振兴的理念全面融入课程体系当中。目前,乡村区域的教育资源存在相对匮乏的状况,怎样借助政治教学增进学生对于乡村发展的理解以及参与程度,变成了急需加以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乡村振兴的背景作为出发点,剖析高中政治教学所具有的时代价值,探索教学实践的创新路径,力图为提升乡村区域政治教育的质量给予理论方面的支撑与实践层面的引导,推动学生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时代价值
(一)塑造学生的国家理念与社会担当意识
乡村振兴属于国家关键战略部署,同国家整体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安定紧密相关。在此种情形下,高中阶段的政治教育承载着培育学生正确国家理念、强化其社会担当意识的重大职责。经由政治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透彻知晓国家在推动乡村振兴进程里的政策指引方向以及战略核心意义,进一步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认可及自豪之情。与此同时,政治课程致力于协助学生树立起服务社会、反哺乡村的责任认知,激励他们关注乡村所面临的各类问题,积极投身于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当中。对学生国家理念与社会担当意识的培育,不但提升了学生自身思想政治层面的素养水平,而且为将来社会培养出具备担当精神的合格公民奠定坚实根基,进而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顺畅推进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在乡村振兴的现实背景之下,高中政治教育乃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关键平台。乡村区域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积累丰富深厚,政治教学通过把乡村独特之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相关内容相互整合,强化学生对于这些价值理念的认同感受。像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被切实落实为具体且贴合生活实际的内容,助力学生将这些价值理念真正融入内心,并在实际行动当中予以展现。通过与乡村实际情况相结合,学生不仅能够领会价值理念在当下时代所具备的重要意义,而且能够在具体实践当中切实践行这些价值理念,从而有效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传播核心价值理念对于构建良好的乡村精神文明状态具有积极意义,推动乡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全方位促进乡村社会的进步。
(三)推动乡村治理以及法治观念的推广普及
乡村振兴不单单意味着经济领域的发展,还涵盖了乡村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迈向现代化的进程。高中政治教育肩负着推广普及法治观念、提高公民素养的时代使命。课程相关内容围绕乡村治理架构、基层民主以及法治建设等方面展开,辅助学生熟悉掌握乡村治理的运行规律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其法治观念意识。通过学习过程,学生得以掌握依法行事的基本准则以及方式方法,养成尊崇法律、主动学习法律、自觉遵守法律、善于运用法律的良好习惯。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课程内容实现本土化及时代化
于乡村振兴这样宏大的背景条件之下,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程内容,不但要与乡村实际状况紧密相连,而且要尽力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发展方面所具备的优势,以此形成有着地域特性的教学内容。举例来讲,能够把本地成功达成乡村振兴的案例、特色产业的发展形式等融入课堂之中,助力学生领会政策背后所蕴含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课程需要及时展现时代所关注的热点,像是绿色发展、乡村生态文明的建设、数字乡村的建设等新的发展趋势,从而让学生对于政治方面的认知可以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经由这些内容的相互融合,学生不光能够增强对于家乡的认可感以及自豪感,而且能够激发他们投入乡村建设工作的热情。除此之外,课程在进行设计时还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着重强调政治知识在现实中所具备的应用价值,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乡村振兴储备拥有现代政治素养的未来可用人才。
(二)教学方法做到创新及多样化
由于乡村学生在学习兴趣以及认知特点方面存在着多样性,因此教学方法的创新具有极其关键的意义。项目化学习可围绕乡村振兴里面具体的问题,例如乡村环境的保护、农产品的营销策划等,组织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调查以及方案的设计,培育其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案例分析则借助真实乡村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协助学生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当中的运用。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像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乡村发展的场景,增强学生的沉浸体验以及感受,提升学习过程中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另外,结合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拓展资源共享以及互动交流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而且能够协助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行动,切实满足乡村振兴的发展需要。
(三)校地合作及社会资源的统筹整合
乡村振兴这项工作,离不开理论和实际操作紧密相连,而校地合作对于高中阶段的政治教学创新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学校方面,应当积极主动与乡村地区的政府部门、基层党组织以及各类农业企业等达成长期合作关系。要做到定期安排学生参与到乡村治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乡村文化传承等实际的活动之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经由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直接感受到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成果与面对的难题,从而理解政治知识在现实场景里的意义。在整合社会资源这一方面,可以邀请来自乡村振兴相关领域的专家、基层村干部以及创业成功的人士走进校园课堂,让他们分享亲身的经验以及成功事迹,拓宽学生们的视野范围。与此同时,借助乡村所具备的丰富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开展研学旅行以及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氛围中展开学习与思考,进而提升学习成效。如此这般的校地合作模式,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与乡村实际状况深度融合,加强了教育在针对性以及实效性方面的表现。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为高中政治教学增添了全新的内涵与使命,通过加强课程内容的本土化与时代特性,创新教学的方法,整合社会各类资源,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政治教学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政治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面对新时代乡村发展所呈现出的繁杂需求,高中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引导学生投身乡村建设的关键渠道。在未来,应当持续深入地开展教学改革工作,推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深度融合,培育出更多拥有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青年,为达成乡村的全面振兴奉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 罗芳菲 . 问题引领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价值与路径探析 [J]. 成才之路 , 2025, (12): 45-48.
[2] 张大为 . 浅谈“生活化”融入乡村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举措 [J]. 新课程 ( 下 ), 2016, (09): 186.
[3] 陈令华. 辨析式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索—以“价值与价值观”的教学为例 [J]. 高考 , 2024, (17): 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