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政策下幼儿园大班如何开展教育

作者

赵东艳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幼儿园 065000

引言

“双减”政策的主要含义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体现出国家想要学生全面发展的意图,尽管“双减”政策主要针对基础教育领域,但是幼儿园大班作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关键点,其教育实践同样会受到“双减”政策的影响。“小学化”倾向既违反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又与国家教育方针相抵触,如此一来,幼儿园大班教育就急需重新审视自身的功能定位,在尊重幼儿成长规律的基础上,革新教学模式和课程设计,塑造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园本特色教育体系,从而给幼儿的终身发展给予强有力的支撑。

一、双减政策对幼儿园大班教育的影响

(一)倒逼教育理念转变

传统幼儿园大班教学中,一些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维影响,存在“小学化”现象,过早教授小学阶段的知识点,过于注重知识灌输而轻视能力培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推动素质教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对幼儿园大班教育提出新要求,要打破单纯的知识灌输模式,以提升幼儿综合素养为首要目标,还要关注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二)促使课程结构调整

传统幼儿园大班课程设计大多重视语言,数学等核心学科知识的传授,目的在于帮助幼儿顺利衔接小学阶段,按照“双减”政策的指引,要重新考量并改良课程体系,明显加大游戏化学习,艺术创作,社会实践等活动所占的比例,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推动幼儿综合素质发展,重点培育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关键核心素养。

(三)引发教学方法变革

传统教育模式大多以教师为主导,呈现单向知识传授的特性,致使幼儿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双减》政策重视以学生为主体,提倡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以及体验式等教学手段,在幼儿园大班课程设计时,也要融入这种理念,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唤起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促使他们发展批判性思维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双减政策下幼儿园大班教育开展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遵循幼儿成长规律

幼儿园教师要切实领会“双减”政策的核心意义,树立起符合现代教育观念的幼儿观及教育思想。在幼儿成长阶段,其主要任务是达成身心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激发兴趣潜能,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实施过程中需充分顾及个体差异性,以达到全体发展的教育目的,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展开“建构高楼”主题活动,通过细致观察可以发现,有的幼儿可以熟练地使用多种积木材料去设计复杂的结构,而有的幼儿在基本拼接部分碰上麻烦,搭建起来的作品很容易崩塌。针对这种情形,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个体能力的差异性特点,形成分层指导体系,对于那些富有创造力的幼儿来说,可以给予他们多种材料资源,比如废旧纸盒,塑料瓶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引导他们用积木展开创造性的组合;而面对中等能力水平的幼儿时,则要重点传授一些基本搭建技巧,有关于对称布局的设计方法以及结构稳定性的改进策略,从而让作品整体品质得以提高,并且安全性也得到保障;至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则应当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讲起,详细地介绍积木操作的规则,再借助直观演示和个别辅导慢慢帮他们做出简单的建筑模型,在这样一种分层教学模式之下,既能够促使全体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又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二)优化课程设置以构建全面均衡的课程体系

“双减”政策指引之下,幼儿园大班教育要冲破传统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一维框架,创建起涵盖诸多要素的综合化、均衡性课程体系,除了加强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的教学力度之外,还要适当地加大艺术,科学以及体育等领域内容所占的比重。在艺术领域,教师可以创建“创意手工——纸艺花卉制作”活动,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现漂亮的纸艺作品,从而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引导幼儿用彩色纸张,剪刀,胶水等工具,根据观察到的花朵形状、颜色分布以及结构特征,本着尊重个体差异的原则,促使幼儿自由发挥,这样做既有益于改进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又能推动审美素养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在科学领域,教师可以利用“沉与浮”实验,设计各种实验材料(木块、铁块、塑料玩具、橡皮泥等等),引导幼儿逐一将物体投入水中,仔细观察并记录其沉浮状况,通过亲身操作,幼儿可直接体会物体在水中的运动规律及其背后蕴含的物理原理,在互动环节里,幼儿们踊跃交流所见所得及思考过程,表现出不错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水平以及探究意识。

(三)创新教学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大多围绕着教师展开,学生处在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而“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把游戏化,情境化以及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手段融合起来,以此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在语文领域,教师可以运用“词语接龙”游戏,率先给出某个词语,比如说“花朵”,然后让幼儿依次说出以这个词语开头的新词,像“朵云”之类的东西,这样既能扩充幼儿的词汇量,又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依靠真实情境去推动实践应用。另外在数学领域,可以开展“超市购物”模拟活动,教师事先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假想的市场环境,摆上一些商品模型并贴上价格标签,幼儿分成小组分别扮演顾客或者收银员,完成选购商品再结算的任务,借此加深他们对社会交往规则的认识和应用。收银操作涉及商品价格核算、货币识别、找零等环节,给幼儿提供数学运算的实际场景,购物流程的认知和社交技能也得到发展,生活适应能力得以提升。同时设计“植物生长奥秘”主题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在教室一角搭建简易植物角,种上豆类或者蒜苗之类的植物,让学生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比如株高,叶片数量,围绕“植物为什么需要光和水”之类的问题展开思考,查阅资料,跟同伴交流以获得答案,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从而养成科学探究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

结束语

“双减”政策出台以后,幼儿园大班教育碰上新的机遇和难题,要应对这种局势,学前教育务必更新教育观念,改良课程体系规划,革新教学形式,还要加强家园合作,彻底抛弃“小学化”趋向,回归教育本质,促使幼儿全面协调发展,通过科学安排教育施行途径,创建恰当的学习环境,全方位提升幼儿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给幼儿顺利迈进小学阶段形成稳固根基,而且为其终生发展给予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何紫薇 . 浅谈“ 双减” 政策下幼儿园大班信息化教学的探索[J]. 天天爱科学 ( 教育前沿 ),2023,(06):19- 21.

[2] 倪玉 .“ 双减” 政策下幼儿园信息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J]. 天天爱科学 ( 教学研究 ),2023,(03):58- 60.

[3] 吴玲, 雒新盈. 借“ 双减” 政策东风,促幼儿园教学转型—以“ 双减” 促进幼儿教师优化教学方式 [J]. 科教文汇 ,2022,(16):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