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

作者

毛松红

浙江省丽水龙泉市第三中学 323700

作业作为巩固学习成果、延伸学习空间、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托,其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进而影响到学生能力素养的发展。项目化学习为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提供了灵感来源,克服了常规作业中重复性内容多、思维训练少形式单一僵化、趣味性与实践性较低等弊端,将作业转化为知行统、连接生活的桥梁,引领学生从书本走向社会生活,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语文作业及其意义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语文作业是指以项目化学习理论为指导,将作业要求转化为学习项目,以主题为统摄,以真实情境或问题为驱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巩固知识、实现思维与素养发展的作业设计理念与模式。与常规作业相比,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语文作业实现对语文知识的统整,帮助学生掌握主题相关语文技能、语文思维,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语文作业具有学科融合、实践体验、形式新颖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语文作业完成质量,更好地发挥作业的促学、激励功能。

二、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策

(一)创设贴近社会生活的主题情境

学习动力源于真实需求。学生完成语文作业更多的是依靠其内在的学习动机,而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机的最好方式之一便是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深入到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之中,提炼学生可能面临和遭遇的真实问题,创设作业项目主题情境,通过项目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积极性。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中,从贴近学生的校园环境入手,确立作业项目主题—校园四季。在此基础上面向学生朗读、阅读鉴赏、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发展创设主题情境—制作校园四季美景短视频作品。这一主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并且体现出语文与信息科技学科的融合,可以达到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迁移创新的目的[1]。

(二)明确作业项目的任务与要求

与常规作业相比,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语文作业更加开放、自主,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地进行项目活动,需要在作业设计中体现出明确的项目任务和要求,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完成路径,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而且能够促进学生专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中,在创设主题情境的基础上布置如下任务:①绘制思维导图,归纳总结本单元课文的景物描写方法;②聚焦校园环境,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景物,以表格形式列出景物及其特征; ③ 编写视频脚本与文案,体现出视频拍摄的场景、画面内容、景别、台词;④制作短视频作品,拍摄视频,随景物变化与游览顺序嵌入文案;⑤作品优化,定期利用班级微信群分享作业成果,吸取同学和教师的建议优化作品。上述任务和要求具体明确,为学生完成作业提供了导向[2]。

(三)为学生搭建完成作业项目的支架

与常规作业不同,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语文作业难度更大,周期更长,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跨学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降低学生的作业完成难度,增强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自信心,需要为学生搭建完成作业项目的支架。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项目化作业设计中,通过搭建知识支架,系统呈现完成项目所需的语文及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及其写景方法与表达方式,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密切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进度与情况,根据学生在班级微信群中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指导,如投放校园景物相关短视频作品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提取语言要素、艺术要素,为学生完成作业注入灵感。另外,为学生提供景物素材库、语言知识库,指导学生根据项目需求和作业要求创造性地运用各类素材,实现课堂语文知识向生活实践经验的转化。

三、结论

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既能够发挥作业的巩固、促学与激励功能,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设计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语文作业时,可以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临或遭遇的问题转化为作业项目,创设贴近现实的主题情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作业项目的任务与具体要求,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进度和情况搭建支架,鼓励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思维、语言运用、审美鉴赏等能力素养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秋国 . 初中语文情境性与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 河南教育 ( 基教版 ),2025,(Z1):104- 105.

[2] 陈香莲. 项目式学习视域下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初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 [J]. 教学月刊·中学版 ( 教学参考 ),2025,(04):64-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