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沈成香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对项目式学习内涵与特点的剖析,阐述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详细设计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包括项目确定、计划制定、活动开展、成果展示与评价等环节,并分析了实践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模式

一、引言

在当今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已成为重要目标。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为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活力。它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项目任务,从而有效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二、项目式学习的内涵与特点

(一)内涵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它将学习任务设计成具有明确目标、任务驱动、情境性强的项目,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多种学科知识与技能,对项目进行深入探究与实践,最终形成作品或成果,并进行展示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特点

项目式学习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例如,在 “家乡文化宣传” 项目中,学生置身于家乡文化的情境中,了解家乡的历史、风俗、名胜等,运用语文知识撰写宣传文案、制作宣传海报等。

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拥有较大的自主决策权,从项目选题、计划制定到实施过程,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如在 “童话创编” 项目里,学生自主确定童话主题、角色、情节,自主安排创作时间和方式,教师仅起引导和辅助作用。

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如在 “小小新闻记者” 项目中,学生要阅读新闻资料、采访他人、撰写新闻报道,在实践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使语文学习更加生动、有效。

项目式学习要求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例如在 “历史故事新编” 项目中,学生需对历史故事进行重新解读与创作,思考如何创新情节、塑造人物,从而锻炼思维能力。

通过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项目,如 “传统节日探究”,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意义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提升文化理解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项目式学习以其丰富多样的项目主题和形式,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与单调。例如 “创意手工与写作” 项目,将手工制作与写作相结合,学生在制作手工艺品的过程中获取写作灵感,这种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

(三)促进教师教学转型

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项目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需要具备更强的课程设计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

四、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

(一)项目确定

教师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确定项目主题。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 “绘本创作” 项目,既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又能锻炼他们的绘画与简单写作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可开展 “文学作品影视改编” 项目,提升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与创意改编能力。

项目应具有可操作性,在学校现有资源和学生能力范围内能够完成。同时,要蕴含丰富的语文知识与教育价值。如 “校园植物名片制作” 项目,学生通过观察校园植物、查阅资料制作植物名片,学习植物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信息收集与整理、文字撰写能力。

(二)计划制定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异质分组,每组 4 - 6 人为宜。例如在 “社区志愿服务宣传” 项目中,将组织能力强、擅长写作、绘画、口语表达的学生合理分配到各个小组,确保小组内成员能够相互协作、优势互补。

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制定项目计划,明确各成员的任务分工、时间节点和预期成果。如在 “环保主题演讲比赛” 项目中,有的成员负责演讲稿撰写,有的负责演讲技巧训练,有的负责宣传推广,共同制定详细的时间表,确保项目有序推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建议,引导学生合理规划。

(三)活动开展

学生围绕项目主题,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如书籍、网络、实地调查等。在 “家乡美食文化探寻” 项目中,学生可以到图书馆查阅美食文化书籍、在网上搜索家乡特色美食信息、走进餐馆或家庭采访美食制作工艺等,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学生依据计划开展项目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在 “校园戏剧表演” 项目中,学生在排练过程中会遇到角色塑造、台词表达、舞台调度等问题,他们需要通过反复讨论、尝试、借鉴优秀戏剧作品等方式,不断改进与完善,提高表演水平,同时深入理解戏剧文本中的语文知识与文化内涵。

(四)成果展示与评价

各小组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示项目成果,如报告、作品展览、表演、演讲等。在 “古代神话故事演绎” 项目中,学生可以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示对神话故事的理解与改编成果,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冲突生动地呈现出来;也可以制作神话故事集,以文字和绘画相结合的方式展示。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评价内容涵盖项目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成果的质量、创新性等方面。例如在 “科技小发明与作文创作” 项目中,教师评价学生在发明过程中的思维创新、在作文中对发明过程的描述准确性与生动性;学生自评在项目中的收获与不足;小组互评其他小组的发明创意与作文表达,通过全面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促进其成长与进步。

五、结论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思路与方法。通过情境性、自主性、合作性、综合性的项目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教师教学转型。尽管在实践过程中面临教师能力、教学资源、时间安排等挑战,但通过相应的应对策略可以加以克服。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一教学模式,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 —21 世纪的中学教学法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4] 崔峦。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 [J]. 课程。教材。教法,2023 (2).

[5] 钱梦龙。导读的艺术 [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6] 周一贯。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概况 [M]. 山东教育出版社,2024.

[7] 张田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3.

[8] 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

本文系宿迁市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一般课题“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小学语文和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HLX200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