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文化根脉到民族复兴: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价值探索

作者

栗晓洋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 郑州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1、传统文化的概念与精神内核

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性格、思维方式、社会习俗及人情世态的内化形式,涵盖哲学思想、道德规范、艺术形态与社会习俗等维度。传统文化一旦形成, 会潜移默化地渗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成为制约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巨大力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积淀的产物,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这些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无数道德楷模,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对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为维系文明延续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影响

首先,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传统文化就相当于是一面镜子,是一部教科书。中华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智慧和道理,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念;有“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实践意识;更有“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生态伦理。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这些古老的真理都无不蕴含着现代性的力量,同时也是现代大学生都应当所遵循的理念。

其次,传统文化塑造坚毅品质。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无数鼓舞人心的励志故事,有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毅力;有韩信受胯下之辱的隐忍;也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这些都是大学生在学习时候的榜样,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优良的品质。

最后,传统文化丰富人的内涵。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有着许多珍贵的传统文化,这里有唐诗宋词的风韵;有琴棋书画的艺术;有宽容仁爱的修养。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入这些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修养和气质,增加人格的魅力。

二、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巨大力量

自古以来,野蛮战胜文明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古罗马灭希腊;蒙古骑兵横扫整个东亚、中亚、南亚、以及欧洲,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文明的悲哀之处。在江山易主、主权更迭的历史下我们承认胜者王败者寇这条史鉴,但是不能承认败者的文化就是落后的,这是两码事。同样在历史的见证下,文化反侵入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1、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的“反侵入”

中国历史上曾经历多次外族入侵,如 “五胡乱华”,当时的中原王朝晋朝,因国内“八王之乱”导致国力衰弱,北边游牧民族趁机入侵,并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而迫使晋王室南迁,北方大量汉人也随之南下。然而,迁入江南的汉人在这里造就了繁盛的文化,反过来却又影响了北朝的少数民族政权。后来统一北方的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一切典章制度,礼仪服饰,上至王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改之而循汉制。

清朝时期,虽然马背上打天下的满人取得了武力上的胜利,建立了新朝代,但统治者却明白“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的道理,英明地继续推行汉文化,并重用汉人官员,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亦是逐渐被汉化。清朝统治者虽然是为了追求政治上的稳定而在文化上采取这样的发展措施,但这也恰恰证明了汉族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巨大力量。这是文化强盛的结果,也是一种文化上的胜利。

2、西方历史中传统文化“软实力”的彰显

这种文化上的胜利在西方近代也同样上演过。近代西方国家在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后,社会思潮涌动,最终在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和自由资本主义制度。这种在当时比较先进的文化制度,在工业革命、科技发展的助力下,使欧洲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走向强盛,西方文明以猛虎下山之势席卷全球。

3、以日本、韩国为例,看东方传统文化的优势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全盘西化的道路也带来许多社会问题。面对本土民族文化的逐渐边缘化,甚至有消亡的危险,日本国内对全面西化也争论不止。正是由于这种争论而带来的抵制以及日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日本保留了许多传统文化。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的渗透力,日本的文化才得以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发展,并深刻的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

这些文化都具有典型的东方特征,可以说是东方文化在现在的优势呈现。在中国尚未为世界所熟知的时间里,世界所了解到的东方文化,其实就是日本输出的文化,而非真正的东方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的文化。文化的影响力使日本不但有经济上的硬实力,同时还有为世界所认可的文化软实力,西方现代许多文化艺术流派,都深受日本文化影响,这同时也证明了东方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

韩国经济崛起于九十年代,较于日本,韩国西化的更彻底些。在意识到本国文化在国家间竞争中的重要性的时候,韩国大力扶植文化产业,在传统文化上更是倍加重视。如对传统节日的申遗问题上,韩国走在了中国的前面,反映传统文化的电影、电视剧,都很好的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精髓。韩国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恰可以说明今天文化竞争的激烈以及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三、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促进作用

1、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在逐步向世界接轨,在这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不良思想也逐渐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致使他们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尤其是面对现代社会文化竞争的日益激烈,文化入侵的态势日益严峻,很多年轻人受“西化”的影响,使得中国当下传统文化的发展举步维艰,很多非遗文化甚至濒临失传。

2、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的增强

一个国家要真正强大,非文化强大不可达到,中国要想实现复兴,首先必须要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复兴。正如中国的大唐盛世,不仅仅是军事武力的强大,更是文化的强大,才使得当时一度被称为天朝大国。所以,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于世界上的根本。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心理学思想,特别是先秦儒墨道三家的哲学思想的精华,对一个人完善人格的塑造、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世、心理健康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理论引导作用,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引导、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也是极为有价值的。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品质,同时也是我中华文明重新焕发生机的一个大好机遇。

3、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在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因此,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更要正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发掘它们蕴含的真正力量。在教育中应引导大学生积极传承和弘扬,并将其融会贯通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其作为文化根基的强大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人才根基,助力文化强国剑圣,开创高校思政教育与文化传承前行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党建2022 年 6 月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功能与实践路径刁连城 现代商贸工业 2025.5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 茹丽静黑河学院学报 2025.4

郑州科技学院 2024 年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课程名称:《中国音乐史与名作鉴赏》;编号:JPKC202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