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研究
廖世陶
四川文轩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1330
一、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的内涵及意义
产教融合是指教育与产业深度对接,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而校企协同育人则是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强调高职院校与企业以共同培养人才为目标,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实践评价等全过程。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将校企协同育人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从产业发展需求看,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企业对具备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日益迫切,传统 “重理论、轻实践” 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看,通过校企协同育人,能够弥补学校实训资源不足、教师实践经验欠缺等短板,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实现 “校地双赢”。
二、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深度不足,“形式化” 现象突出
部分校企合作仍停留在 “浅层次” 阶段:企业多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捐赠少量设备,缺乏对人才培养过程的深度参与;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时,未充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与岗位需求,导致 “校热企冷”“合作松散” 的现象,难以形成稳定的协同育人机制。
(二)资源对接不畅,实践教学质量待提升
一方面,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滞后于产业技术更新,部分设备与企业生产设备脱节,学生实践操作与企业岗位要求存在 “脱节”;另一方面,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足,由于缺乏明确的激励机制,企业技术骨干难以常态化参与课程教学、实训指导,导致实践教学 “校内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效果受限。
(三)保障机制不健全,协同育人稳定性不足
目前,校企协同育人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政府层面尚未形成统一的校企合作协调机制,对企业参与育人的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落实不到位;学校与企业之间未建立规范的合作协议与利益共享机制,双方在人才培养目标、责任划分、成果分配等方面存在分歧,导致协同育人合作 “易启动、难持续”。
三、产教融合视阈下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 “校企双主体” 育人体系,深化合作层次
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建立 “平等互利、共建共享” 的合作关系,推动 “双主体” 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是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企业岗位需求设置课程模块,如某高职院校与当地智能制造企业合作,将企业 “设备运维”“工艺优化” 等岗位标准融入课程,开设 “智能制造订单班”;二是共同开发教学资源,联合编写校本教材、开发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将企业生产案例转化为教学案例,实现 “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对接”;三是共同实施教学管理,企业参与学生实习考核、毕业设计指导,将企业岗位评价标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符合企业需求。
(二)创新 “订单班 + 项目化” 教学模式,提升实践能力
“订单班” 是校企协同育人的经典模式,通过 “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实现学生与企业岗位的 “无缝对接”。在此基础上,引入 “项目化教学”,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例如,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以企业 “APP 开发”“网页设计” 项目为教学任务,学生分组完成项目需求分析、代码编写、测试上线等环节,企业技术骨干全程指导,学生毕业后直接胜任企业开发岗位,就业率与岗位匹配度显著提升。
(三)完善协同保障机制,强化合作稳定性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政府应出台针对性政策,如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社保补贴,设立产教融合专项基金,支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二是建立校企利益共享机制,学校可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员工培训等支持,企业则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兼职教师资源,实现 “资源互换、利益共赢”;三是健全校内管理制度,学校应设立校企合作管理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制定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实训基地使用规范等制度,确保协同育人有序推进。
四、结论与展望
产教融合视阈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校企协同育人仍面临合作深度不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协同发力: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学校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对接企业需求,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未来,随着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校企协同育人需进一步向 “数字化、智能化” 方向升级,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开发数字孪生实训系统等方式,培养适应未来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Z]. 2019.
[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Z]. 2023.
[3] 教育部 全国职业教育年度报告(2023)[R ]. 2024.
[8] 李梦卿,安培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困境与突破 [J]. 中国高教研究,2022(03):91- 96.
[4] 黄尧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20- 2025)[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45- 58.
[5] 姜大源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2):5- 10.
[6] 赵志群 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J].职业技术教育,2022(06):15- 21.
[7] 王扬南 深化产教融合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J]. 教育研究,2021(09):85-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