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解读与小学生抗压力心理品质养成的实践
宋晓娜
南宫市丰翼小学 河北邢台 051800
引言
当今的小学生面临着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他们的健康成长有赖于抗压力心理品质的养成。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底蕴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优秀寓言故事,它们语言简洁,形象鲜明,道理深刻,为小学生培养抗压力心理品质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本文提出寓言故事的解读与小学生抗压力心理品质的养成相结合的具体实践策略,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寓言故事与小学生抗压力心理品质的关系。
(一)寓言故事的特点与教育价值
寓言故事一般长度不长,故事情节简单富于哲理,多以拟人、夸张等手法塑造形象鲜明的特征,寓深刻道理于生动故事之中。这种特点使寓言故事容易为小学生理解接受,易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寓言故事中所阐述的勇敢、坚持、乐观、智慧等价值观,与抗压力心理品质的最基本成分相吻合,为培养学生的抗压力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二)小学生抗压力心理品质的内涵
小学生抗压力心理品质是指小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压力、挫折和困难时,具有积极应对、调整心态、坚持不懈、最终克服困难的心理特质。它包括调节情绪、承受挫折、积极的认知方式、坚韧的意志力等方面。这些品质的形成,使小学生在成长中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心理健康。
(三)寓言故事对小学生抗压力心理品质养成的作用机制
寓言故事以其生动的情节和形象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小学生在阅读寓言故事时,会把自己代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习角色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方法,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抗压力心理品质。比如《愚公移山》中,愚公遇到大山的阻碍,没有退缩,继续挖山,感动天帝,成功移山。小学生通过阅读这个故事,会学习愚公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也会更有毅力。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故事的分析
(一)教材寓言故事的分布情况
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部编版有一定数量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分单元,单元之间,与其他文体的文章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三年级下册“寓言故事”单元专门选有《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等寓言故事,让学生重点学习寓言的特点与寓意;其他单元也可穿插一些寓言故事,如四年级上册的《普罗米修斯》虽然是神话故事,但中间有类似寓言的道理,也能对学生抗压力心理品质的养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典型寓言故事的抗压力心理品质分析
在《愚公移山》中,愚公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决心把山移走。他不顾别人的嘲笑和质疑,带领家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挖山。这个故事反映了愚公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承受挫折能力和意志力。小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会联想到愚公的坚持,这样才能勇于面对困难而不轻易放弃。如《亡羊补牢》故事,牧羊人没及时补好羊圈,羊被狼叼走。后来他听从了别人的建议及时修补了羊圈,羊从此再也没有被狼叼走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发现问题时,及时补救,避免损失的扩大。这可以锻炼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正确面对错误的勇气,使他们明白遇到挫折,不要一味地自责和懊悔,而是要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也是抗压力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以寓言故事解读小学生抗压力心理品质养成实践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寓言故事的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代入到故事中去。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大山的雄伟和愚公挖山的艰辛,让学生感受到愚公的困难。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愚公、智叟等角色,通过对话和动作,体会角色的情感和态度。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可以围绕寓言故事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再如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提出:“铁罐为什么会嘲笑陶罐?“”“陶罐是如何对铁罐的嘲笑的?”“最后铁罐和陶罐结局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这些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考故事中角色的行为和心理,理解故事的寓意。这样,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形成积极的认知方式。
(二)课外活动中的实践策略
组织学生开展寓言故事表演比赛,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分组进行编排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深刻把握故事的情节和角色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动作、语言、表情表现出来。这不仅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而且使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加强抗压力心理品质的培养。同时比赛的过程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让他们学会在压力下发挥自己的水平,锻炼其抗压能力。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进行寓言故事创作。在创作过程中,要求学生考虑故事情节、人物和寓意,可以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通过创作,学生把自己对压力、挫折的理解融入故事中,从而认识和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教师可以将学生们编的好的寓言故事进行表演和交流,让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结论
寓言故事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小学生抗压力心理品质养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故事的教育资源丰富。通过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通过采用有效的实践策略解读寓言故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培养其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情绪的调节能力、积极的认识方式和坚强的意志力等抗压力心理品质。虽然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但是只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就能更好地发挥寓言故事的教育价值,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还应该继续深入挖掘寓言故事中的教育资源,探索更多有效的实践策略,为培养具有良好抗压力心理品质的小学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孙琬琰 . 中小学生学校人际关系与幸福感的关联:情绪调节能力的中介作用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3,31(01):148- 156.
[2] 孔晓凤 . 简析赏识教育理念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J].青少年体育 ,2020,(11):70- 71.
[3] 赵新宇. 中小学生隐性课业负担问题的思考[J]. 现代妇女( 下旬 ),2014,(0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