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党建引领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作者

赵静

潍坊学院 山东省潍坊市 261061

在党建的导向作用下,师德师风的建设工作着重于强化党性教育、信念理想教育及职业操守培训,旨在引领教师队伍稳固政治站位,加深“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切实做到“两个维护”。这一过程促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与科研活动中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航者与指导者。因此,党建在引领师德师风建设中对于完善高校管理架构、提高教育质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与战略价值。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核心维度。

一、党建引领明方向,师德规范立标杆

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进入新时代的教育新征程,《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清晰地指出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旨在以党的引领为师德建设指明方向,并树立职业道德的典范。党组织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和思想武装,将党的教育方针融入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高尚师德,锤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行为规范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思想基础与价值根基。目前,高校致力于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涌现出很多新尝试。某重点高校通过推行“党建引领 + 师德建设”的双轨并行模式,成功开辟一条师德师风培育的新路径。

二、党性教育强根基,师风建设树新风

党性教育是师风建设的核心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这一原则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同样适用。必须把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通过教育引领,帮助教师党员筑牢思想根基,为其提供充足的精神滋养。党员教师的精神支柱在于党性教育,它同时也是师风建设的核心要素。党建的引领作用,使得强化党性教育不仅能够提升教师团队的政治素养,还能在无形中铸就崇高的师德,树立正直的风气。党性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促使每位教师成为学生心中那盏明灯,在知识的航程中为学生破浪导航,也在他们的人生旅程中指引道路。

在此理念基础上,某师范类高校创建“党性教育与师风建设”融合平台,实现两者的深度结合。该平台依托“红色讲坛”,定期邀请资深党员及革命先辈后裔讲述红色历史,传递红色精神,以此激发教师的爱国热忱与奋斗意志。同时,学校设立“师德论坛”,邀请知名学者与杰出教师分享师德师风建设的心得体会,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与学生观念,营造“学识渊博为师,品行端正为范”的良好风尚。更具创新意义的是,该校推出“师生共建党性教育”计划,鼓励学生参与党史研读、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教师则作为导师参与其中,通过共同学习与成长,不仅加深师生情感,也促进教师师德师风的全面提升。一系列措施不仅显著增强教师的党性修养,还在全校范围内构建一个清正廉洁的教育环境,为培养具备高尚师德的新时代教师队伍提供坚实保障。

三、党规校纪严约束,师德培育提品质

党内法规在师德建设中具有刚性约束作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23 修订)第135 条明确将“违反职业道德”纳入违纪行为,与《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形成制度衔接,通过“师德负面清单”“一票否决”等制度,在学术诚信、师生关系、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党员教师划定行为红线。通过构建完善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监督机制及奖惩体系,能够为师德建设确立明确的界限。与此同时,结合师德培育活动,旨在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专业能力,实现由“外部规范”向“内在自觉”的转化。

以某综合性大学为例,该校在师德师风建设中采取一系列制度约束与师德培养并重的策略。学校制定《师德师风建设实施规划》,清晰界定师德师风的评价标准、监督手段及奖惩流程,确保每位教师都能明晰自身的行为准则。同时,学校成立师德师风监察委员会,专门负责处理师德师风投诉,定期开展检查,对违规行为实施严格处理,有效维护师德师风的纯洁性。在师德培育层面,学校推出“师德论坛”系列讲座,邀请知名学者与杰出教师分享师德事迹,以此激发教师的职业自豪感与使命感。此外,学校还实施“师德导师制度”,由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担任新教师的师德导师,通过一对一的指导与扶持,助力新教师快速成长,营造“传承与帮助”的积极氛围。这些措施不仅强化制度约束的力度,也激发教师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与精神激励。

四、党风清明扬正气,警示教育净心灵

党的作风建设与高校师风建设具有内在统一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一论述同样适用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为教师树立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价值标杆。师德师风建设的道路上,正面榜样与反面教训犹如两面明镜,分别映照出教师队伍的闪光点与待改进之处。通过正面榜样的引领与反面教训的警醒,教师队伍中能够形成“学习先进、追赶先进、成为先进”的积极风气,同时也净化教师的心灵,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

以某师范类高校为例,该校定期举办“师德模范”评选活动,表彰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有显著成就的教师,并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多种媒介广泛传播他们的事迹,营造尊重教师、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建立师德师风警示教育机制,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进行公开通报,并组织教师参与警示教育专题研讨,深入剖析违规行为的根源及影响,引导教师从中汲取教训,自觉抵制不良倾向。更具创新性的是,该校还设立“师德观察员”制度,由教师和学生代表担任观察员,负责搜集师德师风相关信息,并及时向学校反馈,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些举措不仅弘扬了正气,也净化了教师队伍的心灵,为培养具有高尚师德的新时代教师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新的要求。高校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带动作用,依托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抓住师德师风建设内涵,创新师德师风建设路径,努力营造重师德、重师风的良好氛围,为推动高校党建和育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庞贺峰 , 彭泽平 . 新时代高校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进路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5(04):50-52.

[2] 张锐. 新时代党建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24,(04):151.

[3] 赵航 .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法治化的理论逻辑与路径探索 [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4,40(01):39-45.

[4] 徐孝民 , 刘冬青 , 杨恬 .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4,(12):14-20.

[5] 邢翠 , 王蔚 , 郭东升 . 新时代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 [J]. 化学教育 ( 中英文 ),2023,44(24):123-129.

姓名 赵静 出生年月 1970 年 08 民族 汉 籍贯 山东省费县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