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老旧小区砖混结构房屋改造前结构安全性与抗震性协同鉴定体系研究

作者

王世海

兰州交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甘肃省兰州市730070

引言

20 世纪70 - 90 年代我国建造大量砖混结构房屋,如今渐入老旧阶段,成为老旧小区重要部分。随时间推移,受自然侵蚀、功能改变、荷载增加等影响,其结构性能下降,存在安全隐患且抗震难达现行规范要求。近年来,我国重视老旧小区改造并加大投入,改造前准确鉴定房屋结构安全性与抗震性是前提和基础。开展老旧小区砖混结构房屋改造前结构安全性与抗震性协同鉴定体系研究,有重要意义。理论上,能丰富完善砖混结构房屋鉴定理论,推动协同鉴定理论发展;现实中,可为鉴定工作提供科学系统方法,确保结果准确可靠,为改造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提升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也为政府制定改造政策提供参考。

1 老旧小区砖混结构房屋的特点及改造前鉴定的重要性

1.1 老旧小区砖混结构房屋的特点

老旧小区砖混结构房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建造年代较早,当时的设计规范和施工技术相对落后,房屋的结构安全储备和抗震性能较低;二是墙体作为主要的承重构件,一旦出现裂缝、风化等损坏情况,会直接影响房屋的整体结构安全;三是房屋的使用年限较长,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受到温度变化、湿度影响、化学腐蚀等因素的作用,材料性能逐渐退化,如砖砌体的强度降低、砂浆的碳化等;四是部分老旧小区砖混结构房屋存在私自改造现象,如拆除承重墙、增加楼层荷载等,进一步削弱了房屋的结构安全性和抗震性。

1.2 改造前鉴定的重要性

改造前对老旧小区砖混结构房屋进行结构安全性与抗震性鉴定,是确保改造工程安全、有效进行的关键。首先,通过鉴定可以全面了解房屋的结构现状,准确掌握房屋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抗震薄弱环节,为改造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避免因设计不当导致改造工程失败或留下新的安全隐患。其次,鉴定结果可以作为确定改造方案的重要参考,根据鉴定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造措施,合理分配改造资金,提高改造的经济性和实用性。最后,通过鉴定可以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改造前及时发现并处理房屋存在的安全问题,防止在改造过程中或改造后因房屋结构问题引发安全事故。

2 当前老旧小区砖混结构房屋改造前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砖混结构房屋结构安全性与抗震性鉴定规范和标准多,但鉴定指标有差异,导致鉴定人员对指标理解和选用不一致,影响鉴定结果准确性和可比性。如结构安全性鉴定中,不同规范对砖砌体强度要求和检测方法不同;抗震性鉴定中,对房屋抗震承载力、抗震构造措施等指标规定有差别。当前鉴定工作大多将结构安全性鉴定和抗震性鉴定分开,缺乏协同考虑。实际上,二者相互关联、影响,结构安全性是抗震性基础,抗震性是结构安全性在特殊荷载下的延伸,脱节鉴定难以全面准确评价房屋结构性能。老旧小区砖混结构房屋改造前鉴定方法以现场检测和外观检查为主,如回弹法测砖砌体强度、观察墙体裂缝,虽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有局限性,难全面获取房屋结构内部损伤和受力状态,且对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少,影响鉴定效率和质量。鉴定人员专业素质影响鉴定结果,部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规范标准理解不深入,不能准确判断房屋情况,且一些人员责任意识不强,降低了鉴定工作质量。

3 老旧小区砖混结构房屋改造前结构安全性与抗震性协同鉴定体系的构建

协同鉴定指标确定是构建协同鉴定体系核心。确定指标时,应考虑结构安全性与抗震性关联,选取能反映两者性能的指标,具体如下:结构承载能力指标,包括砖砌体、钢筋混凝土构件抗压、抗拉、抗剪强度等,是房屋正常使用和抗震的基础;结构稳定性指标,如房屋整体倾斜度、墙体高厚比等,是房屋抗倒塌保障;抗震承载力指标,按现行规范计算房屋抗震承载力,判断能否承受地震荷载;抗震构造措施指标,检查圈梁、构造柱、拉结筋等设置及是否符合规范,对抗震性能提升重要;材料性能指标,检测砖、砂浆、钢筋等材料性能,影响房屋结构安全与抗震性。

协同鉴定流程应科学、合理、高效,结合结构安全性与抗震性鉴定,流程如下:前期准备阶段,收集房屋资料,了解基本情况,现场初步勘查确定重点检测部位;现场检测阶段,按前期确定内容,用合适方法检测结构与材料性能,做好记录确保数据真实完整;数据分析与评价阶段,整理分析检测数据,结合安全性与抗震性评价,判断是否满足改造要求,不满足则分析原因提建议;鉴定报告编制阶段,根据评价结果编制报告,含房屋情况、检测内容、评价及建议等,为改造提供依据。

为提高协同鉴定效率和质量,应按要求选鉴定方法,利用先进技术设备,方法如下:现场检测方法,除传统方法外,推广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雷达检测法,可无损检测房屋内部情况;理论分析方法,用有限元分析模拟房屋受力,计算内力变形,判断安全性与抗震性,提高分析准确性;专家评估方法,组建多领域专家团队综合评估,发挥专业知识与经验,深入分析复杂问题,提高鉴定科学性。

4 保障老旧小区砖混结构房屋改造前结构安全性与抗震性协同鉴定体系有效实施的措施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砖混结构房屋鉴定规范和标准的研究修订,统一鉴定指标与方法,消除差异,确保有章可循;同时根据老旧小区特点与改造需求,制定协同鉴定规范标准,明确内容、流程与要求,提供制度保障。提高鉴定人员专业素质是关键,要加强培训教育,定期组织参加培训、讲座和实践操作培训;建立考核制度,确保鉴定人员具备资质能力。要加大先进鉴定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推广,鼓励采用无损检测、有限元分析等技术设备,提高效率质量;建立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政府部门还应加强对老旧小区改造前鉴定工作的监督管理,健全监督机制,定期检查考核,确保按规范标准进行;对弄虚作假等行为依法处罚,维护严肃性和公正性。

5 结论

老旧小区砖混结构房屋改造前的结构安全性与抗震性协同鉴定是保障改造工程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此类房屋改造前鉴定工作存在鉴定指标不统一、结构安全性与抗震性鉴定脱节、鉴定方法单一、鉴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构建了包含鉴定指标、流程和方法的协同鉴定体系,并提出完善规范标准、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推广先进技术设备、加强监督管理等保障措施。该体系能为鉴定工作提供科学系统方法,确保结果准确可靠,为后续改造提供依据,保障居民安全,推动改造工作开展。实际应用中,需根据不同地区和房屋类型优化完善该体系,使其更符合实际需求。同时,要加强体系宣传推广,提高鉴定机构和人员对协同鉴定的认识与重视,促进其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 博 , 夏 唐 代 , 赵 晴 , 等 . 老 旧 小 区 砖 混 结 构 房 屋 振 动与 减 振 [J]. 地 震 工 程 学 报 , 2015, 37(1):126- 130.DOI:10.3969/j.issn.1000- 0844.2015.01.0126.

[2] 刘雲鹏 . 老旧小区砖瓦结构抗震加固施工技术研究 [J]. 住宅与房地产 , 2025(4).

[3] 韩雨晨 , 宋亚程 , 韩冬青 . 协同矩阵——结构与空间交互的既有建筑改造设计方法建构 [J]. 建筑学报 , 2024(0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