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融合教育中幼儿支持性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傅丽
宿迁市府苑幼儿园 223800
摘要:本文以幼儿园融合教育为背景,探讨支持性游戏的设计与实施策略,旨在通过游戏化教学促进特殊需要儿童的全面发展。通过文献分析与实践研究,总结出基于幼儿发展特点、教育融合、体验性及综合发展的设计原则,并提出差异化课程、分类游戏实施等策略。实践表明,支持性游戏能有效提升特殊需要儿童的认知、社交及运动能力,同时促进普通幼儿的同理心发展,为幼儿园融合教育提供了可操作性方案。
关键词:融合教育;支持性游戏;幼儿园
融合教育致力于让每一个幼儿都能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其中,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在幼儿教育领域,如何为这些孩子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索的方向。近年来,支持性游戏崭露头角,成为幼儿园融合教育的重要载体。它巧妙地将趣味性与教育性融为一体,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以幼儿为中心的游戏设计原则
在幼儿教育中,支持性游戏作为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教育手段,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身心发展、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尤其是特殊需要儿童,他们面临着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挑战。因此,支持性游戏的设计必须立足幼儿的个体差异,遵循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原则,以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贴近幼儿发展特点是支持性游戏设计的基础。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兴趣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游戏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认知类游戏,如拼图、分类游戏等,帮助他们提高认知能力;对于语言障碍儿童,则可以创设丰富的口语互动情境,如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欲望。只有贴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游戏才能真正吸引他们,发挥教育作用。
教育与游戏的融合是支持性游戏设计的核心。游戏不仅仅是娱乐,更应该承载着知识性目标。例如,通过设计“团队合作”主题的游戏,如接力比赛、小组搭建等,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共享午餐”游戏中,让幼儿学会分享食物和玩具,渗透分享意识。将教育内容巧妙地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注重体验性与参与性是支持性游戏设计的关键。我们要确保所有幼儿,尤其是特殊需要儿童,都能够充分参与到游戏中来。可以通过调整游戏的难度和规则,降低参与门槛,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在运动游戏中,根据幼儿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关卡,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提升身体协调性,同时增强同伴之间的互动。促进综合发展是支持性游戏设计的目标。游戏应该兼顾认知、情感、社交等多维度目标。除了前面提到的提升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外,还可以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科学探索游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差异化课程与个性化干预
在幼儿教育领域,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每个特殊需要儿童都有着独特的发展特点和多样化的需求,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实施差异化课程与个别化支持,以满足他们的学习与发展需要,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健康成长。
分层课程设计是满足特殊需要儿童多样化需求的重要举措。由于特殊需要儿童在能力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统一的课程内容往往难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设计个性化内容。对于运动障碍儿童,可以设计平衡训练游戏,如走平衡木、单脚站立等,帮助他们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对于注意力缺陷幼儿,则可以设计“找不同”专注力游戏,通过让他们找出两幅相似图片中的不同之处,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这样的分层课程设计,能够让每个特殊需要儿童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适当的发展。
动态调整机制是确保课程有效性的关键。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们的能力和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观察与评估,定期优化课程内容。在个别干预游戏中,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逐步缩小图片差异以提升难度,适应幼儿的进步节奏。例如,当幼儿能够轻松找出两幅图片中较大的差异时,我们可以增加差异的细微程度,让幼儿在挑战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家园协作支持是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在幼儿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教育沙龙等活动,引导家长参与游戏设计与实施,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同时,家长也可以将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反馈给教师,与教师共同制定更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案,形成教育合力,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三、多层次游戏分类与实施路径
在幼儿教育的广阔天地中,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始终是一项充满挑战与意义的工作。支持性游戏作为一种极具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手段,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其独特的魅力,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而分层分类的设计更是能够精准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助力特殊需要儿童更好地融入集体、茁壮成长。
小组主题游戏为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儿童搭建了一座沟通与协作的桥梁。围绕特定主题,如“团队合作”,组织半日活动,让特殊需要儿童和普通儿童在共同的目标下携手合作。在这个过程中,特殊需要儿童能够感受到普通儿童的接纳与帮助,逐渐克服内心的障碍,勇敢地表达自己;普通儿童也能学会关爱他人、理解差异,培养包容和友善的品质。例如,在“搭建城堡”的团队合作游戏中,孩子们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更增强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班级融合游戏则将教育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环节中。像“共享午餐”活动,通过分步实施的方式,降低特殊需要儿童的适应难度。一开始,可以先让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简单的食物;随着活动的推进,逐渐增加分享的难度,如让孩子们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食物,分享食物背后的故事等。这样的活动,让特殊需要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提升社交技能,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个别干预游戏则是针对重度需求儿童量身定制的。对于这些孩子,开展一对一的游戏干预能够更精准地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例如,通过递进式视觉训练提升专注力。游戏可以从简单的追踪移动物体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如让孩子在复杂的图案中找出特定的目标。这种个性化的干预方式,能够帮助重度需求儿童克服自身的障碍,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支持性游戏的设计与实施是幼儿园融合教育的重要突破口。西峡县直幼儿园的实践表明,通过以幼儿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差异化课程开发及多层次游戏分类,能够有效促进特殊需要儿童的能力提升,同时推动全体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岚. 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创新实践[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1.
[2]王雪. 特殊需要儿童教育支持策略研究[J]. 学前教育研究, 2022(4):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