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苹果常见病虫害及治理
席云涛 刘敏
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陕西 延安 727400; 洛川县凤栖街道办农业农村服务站 陕西 延安 727400
随着苹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与集约化栽培模式的推广,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与危害程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果园经济效益和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传统的病虫害防治高度依赖化学农药的使用。化学防治具有快速高效的防治效果,往往在短时间内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危害程度,遏制病虫害的蔓延,但长期使用就会增强病虫的抗药性、环境污染加重、果品质量安全降低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构建以生态调控为核心的苹果病虫害综合治理体系逐渐成为学界和产业界的共识。目前,针对苹果腐烂病、褐斑病、白粉病等主要病害,蚜虫、红蜘蛛、食心虫等虫害,已有大量研究聚焦于发生机理与防治技术,推动了病虫害治理策略向更加精准、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不断发展。
一、苹果种植中的常见病虫害类型
(一)苹果腐烂病
苹果腐烂病由真菌侵染引起,病原菌主要在果树枝干皮层组织内越冬,也可以在废弃枝条上越冬。该病害的典型症状为发病期被侵染枝干皮层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随时间推移病部逐渐凹陷并产生黑色小粒点,在潮湿条件下常常溢出橘黄色丝状孢子角,散发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附着于果树坏死组织、伤口、叶痕、果柄痕和皮孔等处,分生孢子萌发后从皮孔、果柄痕、叶痕及各种伤口侵入树体,使树体普遍带菌。孢子在死组织上生长,后向健康组织发展。翌年春季气温回升后活跃传播迅速扩展,形成溃疡斑,该病害的蔓延会直接削弱树体营养输送能力,导致整体树势衰退,若未能及时防治,可能造成枝干枯死或整株死亡[1]。
(二)苹果褐斑病
褐斑病是苹果叶部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是导致苹果早期落叶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多发生于高温多雨季节,其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形成深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点,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逐渐扩大且中部颜色变浅,边缘呈深褐色,周围常有黄色晕圈,严重时多个病斑连片致使叶片枯黄早落,直接影响树体的光合作用与养分积累,对果实发育与花芽分化形成显著抑制。
(三)苹果蚜虫类害虫
苹果蚜虫类害虫主要包括黄蚜与瘤蚜两个种类,是为害苹果新梢与嫩叶部位的刺吸式害虫,其以成虫或若虫群集于叶片背面及幼嫩枝梢吸食汁液,致使叶片卷曲皱缩、新梢生长受阻,进一步影响叶片正常生理功能,同时蚜虫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蚜虫每年发生10 余代,繁殖周期短、代数重叠严重,容易在短期内形成高密度种群,对苹果树的幼嫩组织构成持续威胁。
(四)苹果害螨
苹果害螨是为害果树螨类的统称,主要包括山楂叶螨、苹果全爪螨、苔螨科的果苔螨等种类。山楂叶螨夏型体色暗红,背刚毛无瘤突;苹果全爪螨体深红色,背刚毛基部具瘤状突起;果苔螨体绿褐色扁平。主要以卵主要在短果枝、树皮裂缝、干基土缝中越冬,以成螨、若螨聚集于叶片背面刺吸苹果叶片及嫩芽汁液,被害叶片初期出现黄白色斑点,在高温干燥条件下该螨的繁殖速率显著加快,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规模发生,严重时焦枯脱落,导致树势衰弱及果实减产。
二、苹果病虫害治理策略
(一)农业防治方法的实施
农业防治作为病虫害综合管理体系中最基础且具有长期效应的方法,其根本理念在于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果园管理措施全面提升苹果树自身的抗逆能力,同时有效破坏有害生物的栖息与繁殖环境。具体实施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建园初期注重选择抗病性强且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严格采用无病毒苗木进行定植杜绝初始病源;依据地形与气候特点合理设计果园布局,科学确定栽植行向与密度,确保园内光照分布均匀、空气流通顺畅,避免因郁闭环境导致湿度增高而诱发真菌病害。果园常规管理中应定期进行整形修剪,重点去除带有病虫的枝条以及过密枝、交叉枝和徒长枝,不仅改善树冠内部通风透光条件也有利于减少病虫潜伏场所;冬前结合清园开展深度翻土,将土壤中越冬的虫蛹与病原菌暴露于地表利用低温与天敌进行自然消灭;生长季节则需及时清除杂草特别是那些可作为病虫害中间寄主的植物,切断其生活史循环链条。这些措施虽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效果,却能够从生态系统层面逐步构建起稳定而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控基础,为苹果树的健康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二)生物防治方法的推广
生物防治代表着现代果园病虫害管理向着环境友好与生态协调方向发展的趋势,其核心思想是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种间关系对有害生物进行抑制,主要包括引入或保护天敌昆虫、应用病原微生物以及使用生物源制剂等措施。在苹果园中常见的天敌种类有捕食性螨类如智利小植绥螨与加州新小绥螨,它们能够有效控制红蜘蛛种群的爆发,瓢虫、草蛉与食蚜蝇等昆虫则被广泛用于蚜虫的防治工作中。避免在天敌活动高峰期施药从而保护其种群数量,通过长期坚持与多种手段的组合应用,生物防治能够逐步恢复果园内的生物多样性并形成自我调节的良性生态循环 [2]。
(三)物理与机械防治的应用
物理与机械防治作为一类直接且环境兼容性高的防控方法,其主要依赖人工操作或简单器械装置来清除、阻隔或诱杀病虫害,这些方法通常不涉及化学物质的使用,因而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具体操作方式多样,需依据病虫害种类与发生规律灵活选择,例如在秋季来临前于苹果树主干及主枝分叉处绑扎草把或瓦楞纸,利用害虫寻找越冬场所的习性进行诱集,待进入深冬后再解下集中进行销毁,从而有效降低来年虫口基数;生长季节针对早期发生的病斑或虫卵,组织人工进行细致巡查与摘除;幼果期进行果实套袋操,有效阻隔病菌孢子与蛀果害虫的直接接触,大幅降低轮纹病、炭疽病,食心虫等果实病虫害的为害。这些方法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防治效果相对缓慢,但操作简单且具有无残留污染的特点,特别适合小型果园或有机种植模式的应用。
(四)化学防治的科学应用
化学防治在现阶段苹果病虫害综合治理中仍发挥着应急控害的关键作用,其应用须建立在科学合理与精准安全的原则基础之上。相关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体系,通过诱捕器监测、定期田间调查等检测监控技术措施,准确掌握虫口密度与病害发生程度,依据事先制定的防治阈值来判断是否需要化学干预。进行化学干预时,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确定最佳施药时间;按照对病虫害防治最有效,对非靶标生物最安全,优先选择最佳的高效、绿色、环保新型药剂种类。例如昆虫生长调节剂类产品与特异性杀虫剂,同时严格禁止使用高残留农药,以保护生态环境;农药使用中须按照推荐浓度,精准称量、准确配兑,杜绝随意加大用量或混配多种药剂;农药使用须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规定的安全间隔期及采收果品中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进行使用药剂,确保果品市场准入和消费者健康。按照以上精细化管控措施合理运用化学防治,在确保在绿色、安全、环保的前提下,能够实现果园快速控害的目的。
总结
综上所述,苹果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需要多措施协同的系统工程,当前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导向、物理机械防治为辅助、化学防治为应急手段的综合治理模式已呈现出显著的应用效果价值,不仅有效控制了主要病虫害的为害,同时减少了对化学农药使用的依赖,对保护果园生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化病虫害发生规律与果园生态系统的互作机制探索,加强天敌昆虫的规模化繁育与释放技术开发,推动生物农药与环境友好型制剂的创新应用,同时结合物联网与智能监测技术构建病虫害早期预警系统,实现防治工作的精准化与智能化发展,最终为苹果产业提供更加安全、高效、可持续的病虫害治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朱兆坤 , 张改芬 . 苹果树常见病虫害的绿色防治措施 [J].南方农机 , 2024, 55 (16): 71-74.
[2] 王丽娜 . 苹果树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 2024, (07): 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