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灰与钢筋骨:的二十年业余育才路》
张乃华
腊月廿八的午后,阳光斜漫阳台,在地板铺开一片暖黄。我正擦拭用了十五年的紫砂杯,杯身“匠心”二字是 2010 届徒弟凑钱刻的。敲门声响起,是小李和小陈,他们提着米袋和果篮挤在门口,鼻尖冻得通红:“张老师,带了新碾的小米,您熬粥喝。”
我侧身迎他们进来,目光掠过客厅的照片墙。居中那张摄于2018年,138 个徒弟挤在培训室门口,有人举着造价员证,有人挽着我的胳膊,背景里旧空调外机还贴着“2008 年购”的标签。如今照片里的人遍布四方:建筑公司总建筑师、国企房产副总、审计局团队主管、造价咨询公司经理……可每年此时,总有二三十人踩着年关来看我这耄耋老人。
他们熟练地收拾茶几,小陈忽然指向墙角的黑白照:“老师,这是刚办班时拍的吧?桌子腿还垫着砖头。”
我凝视照片,恍惚回到2002 年春天。
那时我四十二岁,在教数学。三月晚自习,学生小王红着眼眶找我,说他哥从理工大学土木工程毕业,半年求职无果。“爸妈卖了两亩棉花地供他读书,现在他整天对着天花板发呆,我妈夜里总偷哭。”这话像根针,扎得我心口发紧。
此前我已自学工程造价三年。起因是 1999 年邻居家土木专业毕业的孩子求职受挫:“学校教的图纸看不懂,定额算不明白。”我偏认死理,托人找来《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啃完《建筑识图与制图》《工程建筑与结构》《钢筋砼》《钢结构》《水电安装》等专业书,竟摸出了门道。到 2001 年,已能独立完成中小型建筑造价编制,甚至帮包工头朋友识破图纸中的“材料损耗猫腻”。
那夜我无眠,在备课笔记背面算了笔账:县城周边建筑公司、审计所、房地产项目部等四十余家单位,年年缺熟练造价员;而待业大学生光我认识的就有十多个。“用业余时间教他们?”念头冒出时,窗外梧桐叶正沙沙作响。
2002 年 1 月,我租下北山饭店西县委新村老家属院的闲置车库。十五平米月租一百五,墙角积着煤灰,窗玻璃裂缝漏风。我从工资中拨出一千八百元糊吊顶、换玻璃,又花六百元买四张二手办公桌和六条长凳。最金贵的是那台按键磨漆的神州电脑,算量大了烫手。
首期收了六个“待业青年”。开课那日雪化泥泞,他们揣笔记本站在车库前,眼中期待掺着忐忑。我立在长条桌前,未讲定额,先在黑板上写:“学造价,先学做人。图纸算错能改,良心算错改不了一生。”
白天我教三角函数,夜间七至十点在车库讲“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徒弟底子薄,有人连CAD 都不会,我从“直线命令”教起;有人不懂“混凝土强度等级”,周末就带去工地摸初凝的梁:“本事得像这样慢慢养。”
2003 年夏,徒弟赵聪被建筑公司退回。老板叹道:“技术还行,但太‘活络’——给甲方多报了60 吨钢筋。”我没责骂,只搬来图纸:“算算这 60 吨钢筋能换多少馒头?”那夜我们核到深夜,从钢筋容重算到材料价,从日工资算到加工成本。最后他红着眼眶:“老师,我错了,是把‘信’算丢了。”
他在车库多学三个月。其间我带他去审计局看老审计员核减价款,铅笔尖在图纸上戳出密坑。后来老板来电:“这孩子像换了个人,铅笔头磨平了,说多算一方睡不着。”
岁月如车库灯管明灭流转。2008 年徒弟凑钱装了空调;2012 年长桌换课桌;2015 年我添了新电脑跑最新软件。唯有一事不变——每年开春带徒弟去郊外工地看钢筋绑扎。
我让他们摸带锈的钢筋:“你们算的每个‘吨位数’都会变成工人手里的活。算少楼塌,算多甲方亏钱,终从工资里扣。”徒弟林晓来自山区,父亲是钢筋工。她摸着钢筋突然落泪:“我爸手上老茧比钢筋结还硬。我以前嫌他土,现在才懂我算的数字就是他的饭碗。”
此后我在黑板写下三句话,成每届“入学第一课”:“手中有老茧—要懂基层的苦;眼中有宏图——要知行业的远;心里有理想——要守做人的本。”林晓后来成为监理公司骨干,去年监理保障房项目时核三遍钢筋量:“总觉得我爸在工地上看着我,不能算错一个数。”
2017 年秋,市造价协会刘会长来访。他翻着我十五年的“徒弟档案”——每页记录谁何时入学、去向、薪资乃至婚育。“老张,你这百多个徒弟过半年薪超三十万,超同龄教师医生公务员。有人说你赚了几百万,我不信,但得问问。”
我指向墙上 2002 年的红纸毛笔字:“培训费:0 元。教材费:自理。”说道:“我月薪从一千八涨到现在八千,租房买设备打印都从里抠。2005 年徒弟王芳芳母亲患糖尿病,我没让她买教材,复印备课本给她;2010 年小李家遭洪水,我给他五百元买雨靴。这些钱从未想要回。”
刘会长沉默良久:“图啥?”
“图啥?”我望窗外梧桐已高可遮窗,“我是农村娃,知百姓供大学生多难。我爹当年卖了三头猪供我复习参加 1977 高考,才读师范成了教师。现在让孩子们有正经工作,爹妈不再夜哭,比啥都值。”
曾有徒弟转述制衣店老板娘的话:“张老师放弃时薪三百的数学补课搞免费造价培训,怕是脑子有问题。”我答:“我干我的,她说她的!”
并非未遇艰难。2011 年冬空调坏,我们裹棉袄上课,钢笔水结冰;有次我累晕讲台,医生嘱休息,但第二晚仍准时赴车库——六个徒弟等着听“工程量清单计价”。支撑我的,是 2008 年被退徒赵聪成为副总后的来信:“老师,我带团队天天说您教的‘算量要准,做人要正’。”
2012 年广联达新版图形算软件问世,土建安装一套 2.4 万,我省半年工资 4.8 万购两套用于培训。2013 年在金沙镇租三间门面 76 平,租金装饰费耗一年工资奖金。翻看二十年账本,总支出 102.2 万元,我毫不后悔反觉欣慰——金钱有价,人才对国之贡献无价。
2020 年教师节前夕,我曾教过的学生范俊——他从中学教师转行做了工程造价,如今已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带着两位同事,提着果品前来探望我。他说,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张老师曾经的教诲。说话间,他从包中取出一本杂志送给我,上面刊登了他写的一篇文章。我打开一看,文中用钢笔画出了一段墨水曲线标注的文字:“我的师傅张乃华老师,不仅业务能力强,人品也极佳。他曾多次被评为南通市优秀教师,并获得江苏省教育厅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荣誉。1998 年,因教育管理工作成绩突出,受到通州市委、市政府的嘉奖。他的论文在中国教育学会基建(研究会)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优秀论文评选中,连续三届获奖。2011 年,他还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特邀,参与编写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与管理指南》中第二、第七章的教育管理规范部分。”
2022 年正月,培训班正式结业。末届徒弟在培训室前鞠躬:“老师您歇着,以后我们当‘徒弟’陪您说话。”空室窗明几净,长桌剩半盒粉笔,黑板上“手中有老茧,眼中有宏图,心里有理想”被岁月磨淡,却如刻心间。
去年重阳节,三十余徒弟酒店设宴。房产公司老总大邱举杯:“张老师,几位老总都说‘张乃华老师那出来的造价员,无假货’。这话比发年终奖还高兴。”
望着一张张渐生华发或带年轻徒孙的面庞,我悟了:此生未教出惊天动地者,但教出138 个踏实干净做事的普通人。他们核图纸时念“老茧”,做规划时怀“宏图”,面对诱惑时守“理想”——足矣。
傍晚小李小陈辞别时,小陈掏出相框:138 张笑脸拼成我的肖像,每张脸都带光。“老师,这是我们偷拍的,您看,我们都好。”
我捧相框眼眶发热。夕晖渐沉,零星鞭炮声中年味愈浓。我知道,那些粉笔灰浸润的岁月、钢筋水泥相伴的日子、被 138 颗心铭记的“做人道理”,会如门前梧桐,在时光里愈发茂盛。
这便是我的人生:不算辉煌,却实在。如教徒弟所算每个工程量——精准,干净,对得起良心,对得起期待的眼睛。
( 作者:江苏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退休教师 于 2025 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