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学音乐教育对老年艺术康养的启发

作者

邓幸源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省湘潭市 411100

一、老年艺术康养概述

艺术康养是通过将艺术作为媒介,干预人的思维、情感、想象和记忆,同人的情绪产生共鸣,调养人的情志、修养人的性情、疗养人的郁气的康养方法。远在 1600 多年的魏晋时期,艺术康养这一理念就被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音乐美学家、养生学家嵇康所提出来了,在嵇康的审美当中,有个最为重要的观照对象,即音乐。我们知道,音乐是艺术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在音乐这个奇妙的艺术当中,嵇康能够得到超脱自然的解放,在《琴赋》当中,他细腻的描绘了琴声对他心灵的触碰。“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他将艺术又融于山水,探索着一门天人合一的美学,一条具有吸引力的康养之道。“艺术康养”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中国老年》杂志上,主要是受到国外的艺术疗养概念所提出的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康养模式。[1]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音乐、美术、文旅、书法、舞蹈、曲艺,越来越成为我们丰富业余生活的一部分。随着互联网与自媒体的兴起,人们对于精神层次的追求越来越高。在老龄化形式严峻的中国,老年艺术康养一定不是我们避之不谈的问题。老年艺术康养是一种将艺术活动与老年健康养护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旨在通过参与各种艺术形式,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进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养老服务的规划,《“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丰富老年人文体休闲生活,扩大老年文化服务供给,支持老年文化团体和演出队伍登上乡村、社区舞台等,艺术康养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中应该具有创新型,老年艺术康养也应当得到更多可能性的探索。

二、中学音乐教育的特点

中学音乐教育对孩子的思想情感、气质性情和听说感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音乐教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形式,中学音乐教育对于启迪学生审美认知、塑造学生心灵之美、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 在素质教育全面盛行的今天,中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素质应该得到全面德提高,提升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不可质疑的成为了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中学音乐教育有着审美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三点分别对应了中学音乐教学的三个核心素养:审美感知素养、艺术表现素养、文化理解素养。其审美性(审美感知素养)包括了学生要对音乐艺术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至关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莫大的影响,所以很有必要通过音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和良好的审美感知能力,从而获得审美体验。从艺术美到自然美、生活美和社会美的感知,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能发现、欣赏美的眼睛和耳朵。

那实践性即艺术表现素养,包括了学生对音高和节奏的听唱能力、情绪和情感的表现能力等。综合性既包括了文化理解素养,但又不限于文化理解素养,还包括学科的交叉等多维度的特点。文化理解素养需要将音乐放置于特有的文化属性中去理解音乐,体会音乐,去感受不同的人文内涵。中学音乐教育通过其审美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三个特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音乐习惯,利用具体的音乐来分析音乐的美。

三、中学音乐教育对老年艺术康养的启发

中学音乐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审美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对老年艺术康养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文娱活动是老年群体生活的一大重要板块,其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将音乐康养运用于老年群体,对老年群体的身心能起到康养疗愈的作用,同时能丰富老年人的生活。[3]

(一)审美性

中学音乐教育的审美性主要是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的经典音乐作品,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国的古筝名曲《渔舟唱晚》等,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能力。学生在欣赏聆听的过程当中能够感受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和声的和谐,从而提升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课堂上,教师会详细讲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以及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之美,提升审美层次。在老年艺术康养中,引入审美性的音乐教育理念,组织老年人欣赏各类优秀音乐作品,如经典的交响乐、舒缓的民族音乐等,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老年人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从而提升审美情趣。定期举办音乐欣赏会,邀请专业音乐人士为老年人讲解音乐作品的背景、特点和魅力,引导老年人深入理解音乐之美。优美的音乐也具有舒缓情绪、缓解压力的作用。

(二)实践性

中学音乐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学校会组织学生参加合唱团、乐队等艺术团体,让学生在排练和演出中锻炼音乐技能。例如,学生通过学习乐器演奏,掌握指法、节奏等技巧,提升音乐表现力;在合唱活动中,学生学会与他人配合,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学校还会举办校园歌手大赛、音乐创作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热情。借鉴中学音乐教育的实践性,鼓励老年人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学习乐器演奏、参加合唱等,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大脑思维能力。学习乐器需要手部的精细动作和大脑的协调配合,有助于延缓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衰退。组织老年乐器兴趣班,让老年人学习简单的乐器,既能丰富生活,又能促进身心健康,老年人可以与同龄人交流,分享音乐带来的快乐。

(三)综合性

中学音乐教育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学科和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并且中学音乐教育在重视音乐本体学习的同时,应突破只学音乐知识的局限 [4],音乐与语文的结合,体现在诗词歌曲的学习中,学生在吟唱古诗词的过程中,既能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又能加深对诗词内涵的理解。音乐与美术也紧密相连,如欣赏音乐时,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音乐教育还与历史、地理等学科相互渗透,通过学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音乐,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老年艺术康养应借鉴中学音乐教育的综合性,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多元的艺术体验。组织音乐与绘画相结合的活动,让老年人根据音乐创作绘画作品,或者根据绘画作品创作音乐故事。还可以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开展老年音乐舞蹈活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艺术需求。

四、小结

中学音乐教育的审美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为老年艺术康养提供了丰富的启发和借鉴。通过将这些特点融入老年艺术康养中,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让老年人在艺术的滋养下享受充实、幸福的晚年生活,同时也为老年艺术康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刘路 , 任国征 . 我国艺术康养体系的构建与建议 [DB/OL]http://iigf.cufe.edu.cn/info/1012/3860.htm/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2021/02/05)。

[2] 王静璇 . 新时代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的育人价值及开展策略 研 究 [J]. 黄 河 之 声 ,2024,(24):126-129.DOI:10.19340/j.cnki.hhzs.2024.24.028.

[3] 吴艳东, 王文曦, 王蓉. 音乐康养在我国的发展[J]. 琴童,2023,(12):114-116.

[4] 凌婧瑶. 从“认知”到“体验”的中学音乐教育[J].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24,(04):48-51.DOI:10.19878/j.cnki.zxxjcjx.2024.0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