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视域下丝瓜种植促进幼小衔接研究
胡永梅
富顺县北湖实验学校 四川省 643200
劳动实践在幼儿教育中占据核心地位,种植活动作为劳动实践的一种形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还促进了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认知。在种植过程中,幼儿亲手触摸土壤、播种、浇水、观察植物生长,这些亲身体验让他们对自然界的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此外,通过种植活动幼儿学会了珍惜生命、尊重自然,培养了初步的环保意识,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一、培养动手能力与实践意识
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亲自参与松土、播种、浇水、观察植物生长等,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与辛苦,从而培养其对劳动的尊重与热爱。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逐渐树立“做中学”的理念。
在劳动实践教育场域中,研究者观察到幼儿群体在丝瓜种植区展现出显著的科学探究行为。通过纸杯种植实验的具象化操作,幼儿亲历了从播种到萌芽的生长演进历程。当一诺率先发现其培育的丝瓜种子突破种皮、胚根显露时,该认知突破引发了同伴群体的观察聚焦;潘潘通过前倾身体的近距离观察展现探究兴趣;小林则基于子叶展开的形态特征进行现象描述。教师敏锐捕捉教育契机,通过“建议记录”的引导性语言,促成幼儿从自发观察到系统记录的认知升级。积极参与实践探索的火焰,促使他们更加关注身边的环境与事物,形成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
二、增强责任感和任务意识
在种植过程中,幼儿还需要学会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因此,种植活动不仅是幼儿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完成任务、与他人合作的重要载体。由于种植活动的周期性较长,幼儿在照料植物的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的时间管理、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当他们看到亲手种植的丝瓜茁壮成长,也会感到自豪和满足,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激发他们继续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且这种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适应小学课堂要求和班级值日制度,减少幼小衔接中的适应性困难。
珍视种植活动的作用与价值,它不仅让幼儿学会了持之以恒、承担责任,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这些品质将伴随他们成长,成为他们未来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促进科学探究与认知发展
在幼儿园的劳动实践基地,幼儿不仅能够学到科学知识,还能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奇迹和自然界的奥秘。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认知体验,还激发了他们对生命、自然和科学的无限热爱。这种热爱将成为他们未来学习和探索的强大动力,引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在丝瓜种植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丝瓜从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的整个生长过程。不仅培养了幼儿们的观察力和耐心,而且在生动有趣的科学教育中,初步理解了自然规律和生命科学知识。这种探究兴趣和观察能力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基础,激发了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对科学探索的欲望。
例如:在丝瓜爬藤过程中,一根旁枝藤蔓枯萎。基于这一现象给幼儿创造了体验如何记录数据、分析变化,并尝试解释这些变化的原因。这种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是他们未来在科学、数学等领域进行深入学习的重要基础。在通过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中,幼儿能够直观地看到植物的生长变化,理解生长周期的概念,这对于他们理解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等抽象概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劳动实践基地的科学探究活动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实践创新的平台。他们可以尝试不同的种植方法、搭配不同的植物,观察并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效果。这种实践探索的过程,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他们体验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联结生活经验与学科知识
种植活动将抽象的“营养”“生长”等概念具象化。如丝瓜营养丰富、小白菜的生长周期短等。有助于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建立生活与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这种经验能迁移到小学语文的观察日记、数学的测量统计等学习中,减少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障碍。如在观察不同季节植物的生长状态时,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温度、光照和水分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这种直观的感受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此外,种植活动还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主动寻找答案,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种植活动这一教育资源,为幼儿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探究空间,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成为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种植活动的潜力,将其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模式。例如:在美术课上,幼儿们可以运用画笔和色彩,描绘出他们心目中的植物世界,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和理解;在音乐课上,他们可以创作关于植物生长的歌曲或舞蹈,用旋律和节奏来传递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界的韵律。
此外,我们还邀请家长参与到种植活动中来,共同构建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家长可以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和知识,与幼儿们一起参与植物的照料和观察。这种亲子互动将有助于加深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相信种植活动将成为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公民提供助力。
五、传承劳动精神与珍惜成果
积极的情感态度能够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小学德育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将其与幼小衔接目标紧密结合,让幼儿亲手种植丝瓜,不仅是幼儿亲近自然、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收获喜悦的有效途径,更是幼小衔接中能力与素养培养的有效载体,帮助幼儿实现从“玩中学”到“学中思”的成长飞跃。提升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从而促进了其社会性发展,为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提供了生动而自然的桥梁。
当教师观察到丝瓜藤蔓进入生长期时,引发的幼儿深度学习行为。他们想给丝瓜搭一个房子,让丝瓜的藤蔓自由的享受阳光的沐浴。第二天一早沐沐小朋友的爷爷主动搬来翠竹,并按照幼儿们的想法设计了丝瓜架,其他家长也积极响应,纷纷来到幼儿园帮助搭建丝瓜棚。这一行为符合《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支持幼儿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教育导向。
在传承劳动精神方面,幼儿亲眼见证了从播种到丝瓜成熟收获的全过程,深刻体会到了每一份食物的来之不易,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使他们学会了坚持与劳作,学会了珍惜劳动成果。因此,种植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兴趣,还将文化传承、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与幼儿教育目标紧密结合,为进一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未来公民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丁 莉.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对幼儿体能训练的影响与规划策略[M].《文体用品与科技》[J].2024-10-08.
[2] 叶倩雯. 锻炼幼儿科学探究能力[M].《小学科学》[J].2024-02-25.
[3] 菊凤 .“回归幼儿生活实践”的课程探究活动 [M].《儿童与健康》20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