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寻共情理念下的家园共育实施路径

作者

朱晓怡

昆山市玉山镇朝阳幼儿园 江苏昆山 215300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强调,要让家长有机会体验幼儿园的生活,参与幼儿园管理,引导家长理解教师工作对幼儿成长的价值,尊重教师的专业性,积极参与并支持幼儿园的工作,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共情理念与家园共育之间的联合效应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教育信息互通。为更好地落实家园共育目标,幼儿园可通过创新家园沟通互动模式、培育家园共育智慧团队两个主要途径深入探研。

一、创新家园沟通互动模式

家园共育这一模式,强调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与互动,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推动孩子的全面发展。在共情理念的指导下,家园共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模式,更是一种情感沟通和理解的方式,创新幼儿园家园沟通互动模式成为了当下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如何打破传统的家校隔离,搭建起一个有温度、有互动、有共鸣的家园共育平台,成为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1. 丰富家委会职能

丰富家委会职能也是家园共育的重要一环。在共情理念的引导下,为了激发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园可以进一步扩展家委会的工作举措。例如,幼儿园可以增设“家委代表议题”,邀请家委会来参与幼儿园重要工作讨论。家委会代表可以代表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到幼儿园的决策过程中,共同制定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和教育目标。这样一来,家委会不仅仅是一个组织者和执行者,更成为了一个参与者和决策者,可以与幼儿园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家长们也将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和教育活动中,形成一种共同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2. 转变家访活动视角

传统的家访活动往往是教师去幼儿家里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和成长情况,但很少有机会让幼儿和家长来园体验和参观。在共情理念的指导下,幼儿园应该从幼儿及家长的需要出发,更加注重家庭的参与和体验。为此,幼儿园可以增设“幼儿来园体验”、“家长来园访问”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们和家长们一起参观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环境和办学理念,家长们也有机会观摩课堂和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而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幼儿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和需求。这样一来,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将更加深入和全面,可以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二、培育家园共育智慧团队

1. 多角色共建,形成家园育儿共同体

在幼儿园家园共育中,专家、教师和家长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三方相互合作、共同育儿。首先,专家作为权威的育儿指导者,可以通过定期的讲座和培训,将最新的研究成果、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传达给家长,并分享关于儿童发展、教育方法、行为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儿童的成长特点和需求,以此丰富家长的育儿经验和技巧。同时,讲座和培训可以为家长们提供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他们可以将育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向专家提问并获得针对性的解答,并通过与专家的互动,得到专业的建议和指导,以更好地应对育儿挑战。其次,教师作为孩子们的“第二家长”,也要与幼儿家庭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最后,家长则是孩子最亲近的人,通过参与各种家园共育活动,可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还可以与教师进行信息交换,共同制定幼儿的成长计划。

在共情理念下,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目标是形成一个紧密合作、相互支持的家园育儿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需要专家、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 多渠道挖掘,形成家园共育资源库

共情理念下,为实现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目标,幼儿园需要多渠道挖掘资源,形成家园共育资源库。这个资源库包括各种学习资料、教育活动、讲座等。

例如,幼儿保健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幼儿园可以邀请专业的医生、保健师等为家长们提供讲座和培训。这些讲座可以涵盖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儿童饮食与营养、幼儿安全等内容。比如,在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面,他们可以详细解答家长们对于幼儿感冒、发烧、腹泻等疾病的疑问,并教授正确的处理方法和应对策略。同时,医生们还可以向家长们普及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如洗手、通风、合理饮食等,帮助家长们从源头上减少幼儿疾病的发生。而在儿童饮食与营养方面,幼儿园可以邀请专业的营养师,为家长们介绍儿童饮食与营养方面的知识。营养师可以向家长们普及儿童饮食的原则和要点,教授他们如何合理搭配食物,保证幼儿的营养摄入。最后,在幼儿安全方面,幼儿园可以邀请专业的安全教育顾问,向家长们介绍幼儿园内外的安全隐患,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教授家长们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座椅、防护设施等,避免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生意外。还可以向家长们普及一些常见的急救知识,如如何处理割伤、烫伤等伤害情况,以便家长们能够及时应对幼儿的意外情况。

通过这些讲座和培训,家长们可以学习到更多关于幼儿健康的知识,不仅能提高他们的保健意识,还能增强他们对于幼儿园的信任和认同感,进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条件。

总之,共情理念的渗透可以提升家园共育的有效性,促进多方角色的共同成长,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社会各界都应加强对家园共育的支持和引导,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资源。只有通过共情理念的渗透,才能够真正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为幼儿们的学习和生活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玲. 实践共情理念 家园共育助力幼儿养成良好习惯[J]. 学前教育 ,2022(23):57-59.

[2] 费晓旭 . 共情式沟通在家校协同育人中的有效运用——基于一个案例的实践和反思 [J]. 教学月刊小学版 ( 综合 ),2023(06):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