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AI 赋能博物馆谈文旅口碑塑造的路径与实践

作者

郑玲玲

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

一、AI 赋能博物馆文旅口碑塑造的三大核心路径

(一)体验优化:从“被动观展”到“主动参与”,夯实口碑基础

文旅口碑的形成始于游客的核心体验,AI 通过重构展览形式与互动方式,将博物馆的“静态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态体验内容”,提升游客的参与感与满意度,为口碑塑造奠定基础。个性化智能导览:AI 导览系统可通过前期问卷、实时行为分析生成游客画像,为游客定制专属参观路线与讲解内容。这种“千人千面”的导览服务,既避免了游客“走马观花”的无效体验,又让游客感受到“被重视”的个性化关怀,显著提升体验满意度。沉浸式互动体验:AI 结合 VR/AR 技术打造的沉浸式场景,能让游客“穿越”到历史语境中,深化文化感知,形成“记忆点”式体验。上海科技馆的“AI 古生物互动展”中,游客通过AR 眼镜可看到恐龙“复活”后的动态形态,还能通过手势交互“触摸”虚拟恐龙蛋、观察恐龙生长过程;AI 系统会根据游客的互动行为生成个性化反馈。这种沉浸式体验打破了“文物隔着玻璃”的距离感,让游客在互动中获得知识与乐趣,成为游客离馆后分享、传播的核心内容,直接推动口碑形成。

(二)传播深化:从“线下单一”到“线上线下联动”,扩大口碑影响力

文旅口碑的扩散需要多元传播渠道的支撑,AI 技术可通过数字化内容生产、社交化传播赋能,让博物馆的文化体验突破物理空间限制,实现“线下体验—线上传播—口碑扩散”的闭环。 AI 生成个性化传播内容:游客在博物馆的体验过程中,AI 可实时捕捉精彩瞬间并生成个性化传播素材,降低游客的分享门槛。例如,苏州博物馆的“AI 文化明信片”系统,能根据游客参观的文物(如“秘色瓷莲花碗”)、拍摄的照片,自动生成带有文物故事、游客照片的电子明信片;游客只需一键转发至社交平台,即可成为博物馆的“口碑传播者”,而这些带有个人印记的内容更易引发社交圈的关注与讨论,扩大口碑影响力。AI 驱动精准传播矩阵:基于大数据分析,AI 可识别不同平台的传播特征与用户偏好,助力博物馆实现“精准投放—高效触达”。这种精准传播不仅提升了博物馆的线上曝光度,更让不同圈层的用户通过“感兴趣的内容”了解博物馆,吸引其线下参观,形成“线上传播—线下引流—口碑反哺”的良性循环。

(三)服务强化:从“基础保障”到“智能响应”,提升口碑忠诚度

文旅口碑的长期维护依赖于持续的优质服务,AI 通过优化服务效率、解决游客痛点,增强游客的情感认同与复游意愿,推动“一次性体验”转化为“长期口碑”。 AI 智能客服:实时响应游客需求:传统博物馆的客服多依赖人工,存在“高峰时段排队久、咨询响应慢”的问题。AI 智能客服系统可通过语音、文字交互,24 小时解答游客的常见问题,如“开放时间”“门票预约”“无障碍设施位置”;对于复杂问题(如“文物修复的技术细节”),AI 会自动转接人工客服,并同步推送游客此前的咨询记录,提升服务效率。AI 数据反馈:持续优化服务体验:

AI 可整合游客的线上评价、线下反馈、参观数据,形成口碑分析报告,为博物馆优化服务提供依据。这种“基于数据的持续优化”,让游客感受到博物馆对其需求的重视,进而形成“服务贴心、体验越来越好”的口碑认知,提升游客复游率与推荐意愿。

二、AI 赋能博物馆文旅口碑塑造的实践启示与挑战应对

(一)核心启示:坚持“技术为表,文化为里”

AI 技术是口碑塑造的工具,但其核心仍需回归博物馆的文化本质。成功案例的共同特征是“以文化内涵统领技术应用”:故宫的 AI 导览始终围绕“紫禁城的历史脉络”展开,上海科技馆的 AI 互动始终服务于“科学知识的传播”,避免了“为技术而技术”的形式化误区。因此,博物馆在应用 AI 时,需先明确“文化传播目标”,再选择适配的技术场景——例如,若目标是“传播非遗文化”,可开发“AI 非遗技艺体验”系统;若目标是“吸引年轻群体”,可设计“AI 文化潮玩互动”项目,让技术真正为文化传播与口碑塑造服务。

(二)挑战应对:兼顾“技术创新与风险防控”

在 AI 赋能过程中,博物馆需应对两大核心挑战:一是“数据安全风险”,AI 依赖大量游客数据,若保护不当可能引发隐私泄露;二是“技术适配性问题”,部分老年游客对 AI 设备操作不熟悉,可能导致体验落差。对此,可采取以下策略:在数据安全方面,采用“数据脱敏 + 权限分级”机制,如 AI 导览系统仅收集游客的“兴趣标签”而非真实姓名、身份证号,且仅授权运维人员访问数据;在技术适配方面,保留人工服务通道,如在 AI 导览设备旁设置志愿者,协助老年游客操作,确保“技术创新不排斥任何群体”,避免因服务断层影响口碑。

三、结论

AI 技术为博物馆文旅口碑塑造提供了全新路径:通过个性化导览与沉浸式互动优化核心体验,夯实口碑基础;通过个性化传播内容与精准矩阵扩大口碑影响力;通过智能客服与数据反馈强化服务,提升口碑忠诚度。从实践来看,故宫博物院、上海科技馆等案例已证明,AI 赋能可让博物馆从“文化地标”转变为“文旅口碑标杆”。只有让AI 技术真正服务于游客体验与文化传播,才能打造出有温度、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文旅口碑,推动博物馆成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参考文献

[1] 金元浦 . 数字文旅时代的体验重构与口碑传播 [J].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 2022(2): 45-62.

[2] 故宫博物院. 故宫AI 导游系统建设与应用报告[R]. 北京 : 故宫出版社 , 2023: 18-25.

[3] 上海科技馆 . AI 赋能科技类博物馆体验创新实践 [J].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 2023(1): 36-44.

[4] 苏州博物馆 . 数字文创与文旅口碑传播的融合实践 [J]. 博物馆研究 , 2022(3): 51-58.

[5] 张莉 . AI 驱动的博物馆社交化传播策略研究 [J]. 新闻爱好者 ,2023(4): 7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