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思政融合新四军革命精神的教育实践探索

作者

徐梅梅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江苏 224005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现代医疗体系的重要支撑,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高精尖的影像检查技术,还要培养“以患者为中心”的职业伦理观。本研究是以作为实践基地,通过挖掘校史中的红色医疗资源,目的是在破解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虚化难题,为培养技术精良、医德高尚的影像技术人才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方案。

1. 新四军革命精神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的契合性分析

1.1 新四军革命精神的核心内涵

新四军革命精神的核心内涵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坚定信念体现在对革命目标的执着追求,即使面对极端困难也绝不动摇;艰苦奋斗表现为在物资匮乏、环境恶劣条件下依然保持高昂斗志;无私奉献彰显为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团结协作强调通过集体力量克服困难,实现共同目标。这些精神特质不仅是个体成长的道德指引,更是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1.2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职业伦理需求

医学影像技术是临床诊断的关键环节,因为职业伦理具有特殊性所以责任意识要求从业人员确保每一份影像报告的准确性,避免因误诊导致治疗延误;人文关怀体现在操作中尊重患者隐私、缓解患者焦虑;职业坚守需要面对高强度工作时仍保持专业判断力;团队协作强调与临床医生、护士的有效沟通,确保诊断信息准确传递。

2.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思政融合新四军精神的实践路径

2.1 教学内容重构:挖掘思政元素

通过历史场景、专业场景、现实场景作为线索,构建三方面的思政内容体系。在历史场景方面,系统梳理新四军卫生学校影像技术发展史,对比分析战时简易设备与现代便携式 DR 的技术迭代,引导学生理解技术创新源于需求驱动的规律;通过军医在炮火中优先为重伤员拍摄X 光的决策困境,探讨生命价值排序的伦理原则。专业场景层面,挖掘影像检查中的隐性思政元素,将患者体位摆放操作与新四军卫生员以伤员舒适为先的服务理念结合,设计人文体位设计评分标准,强化学生对战创伤诊断规范的认知。

2.2 教学方法创新:沉浸式与互动式教学

通过历史场景、专业场景、现实场景作为线索,构建三方面的思政内容体系。在《医学影像设备学》中,对比分析战时简易设备与现代便携式 DR 的技术迭代,引导学生理解技术创新源于需求驱动的规律;在《医学伦理学》中,通过军医在炮火中优先为重伤员拍摄 X 光的决策困境,探讨生命价值排序的伦理原则:在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中,将患者体位摆放操作与新四军卫生员以伤员舒适为先的服务理念结合,设计人文体位设计评分标准;在《医学影像诊断学》中,通过分析战地创伤影像特征,强化学生对战创伤诊断规范的认知讨论基层医院如何通过优化扫描参数减少患者辐射剂量。

2.3 实践活动设计:校内外联动

构建红色教育基地、社区健康服务、临床实战演练的实践网络。校内依托校史馆打造影像技术红色长廊,陈列战地影像设备复制品、军医工作笔记等实物,定期举办红色影像技术工作坊:学生需根据历史照片还原设备结构;校外与新四军纪念馆共建红色影像技术教育基地,开发从战地到现代主题研学路线:学生在讲解员带领下,对比观察战时 ΔX 光胶片与现代数字影像,参与给革命先辈写一封影像诊断信活动。

3. 实施效果评估与反馈优化

3.1 评估指标体系

构建三维九项评估模型,包括认知、行为、情感三个维度。认知维度设置革命精神理解度、职业伦理知识掌握率两项指标:通过战时影像技术案例分析测试评估前者,以职业伦理问卷测量后者;行为维度包含技术操作规范性、医患沟通有效性、团队协作流畅度三项。

3.2 动态反馈机制

建立数据采集、分析诊断、策略调整的闭环系统。数据采集环节,通过课堂观察记录表记录学生参与红色案例讨论的发言频次与质量,第三方评价平台主要是收集合作医院对实习生人文素养的评分多源汇聚数据;分析诊断阶段发现学生对战时资源约束下的创新方法掌握率,结合词云分析定位认知误区;策略调整方面,针对共性问题开发微矫正模块。

4. 挑战与对策

4.1 主要挑战

4.1.1 学生兴趣不足

当代医学生成长于数字化时代,对传统革命精神教育存在认知隔阂。调研显示,部分学生认为红色案例与影像技术关联性不强,部分学生表示历史故事缺乏代入感。

4.1.2 教师能力局限

医学影像技术教师多具备扎实的专业背景,但缺乏思政教育系统训练。某高校调查显示,仅少部分的教师接受过红色文化教学培训,一部分老师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专业与思政两张皮现象。

4.1.3 时间资源紧张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负荷重,实验课占比较高,留给思政融合的时间有限。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中,教师为完成患者体位摆放等核心技能训练,常压缩战地影像案例讨论时间,导致思政教育碎片化。

4.2 应对策略

4.2.1 内容游戏化

开发红色影像技术大冒险角色扮演游戏:学生化身新四军影像技师,在虚拟战地环境中完成设备组装、伤员扫描、诊断报告撰写等任务,系统根据操作规范性、伦理决策合理性实时评分。同时,设计红色影像技术知识卡牌:将战地设备参数、伦理原则等转化为卡牌对战规则,使抽象概念具象化。

4.2.2 教师培训体系

构建理论研修、工作坊、临床实践三维培训模式。理论研修阶段,邀请专家解读新四军医疗史,组织教师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思政元素挖掘实战训练:提供战地影像检查记录、军医工作笔记等史料,教师分组设计融合方案并互评,优秀案例纳入校本资源库;临床实践层面,安排教师到基层医院跟岗,观察资源约束下的影像技术创新,积累现实教学素材。

4.2.3 微思政模块

开发 5 分钟红色影像微课系列:将战时案例拆解为设备创新、伦理决策、团队协作等主题,每个主题配1 个动画短视频、1 个互动问答、1 个延伸任务。这些模块可灵活插入专业课程间隙,既不增加课时负担,又能实现思政教育。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中深度融合新四军革命精神,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实践,也是培育新时代医学影像人才的必然要求。通过内容重构、方法创新与资源整合,需要探索出一条红色基因赋能专业教育的有效路径,使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深刻领悟艰苦奋斗、创新突破、人民至上的精神内核。

参考文献

[1] 祁正新 , 吴樟 , 张毅 .“ 铁军精神”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培育 [J]. 教育与职业 , 2013, (11): 54- 55.

[2] 吴晓丹 . 省盐城市:赓续红色血脉 凝聚精神力量 [J]. 党建,2021,(08): 41- 42.

[3] 季瑶 . 红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育人路径——以淮安市 5 所高校为例 [J]. 中国档案 , 2024, (05): 42- 43.

[4] 吴宇晴. 红医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D]. 安徽医科大学,2024

[5] 李明 . 卫校护生职业伦理素养现状的实证调查及其教育改进建议 [D]. 江西师范大学 , 2020

[6] 陈开亮. 健康中国战略视阈下医学生健康伦理教育探讨[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18, 48(09): 701- 703.

盐城市2025 年度新四军研究专项课题25xsj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