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节日文化为载体推进小学德育教育
杨志芹
张家港市合兴小学
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道德价值。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德育教育,能够有效增强德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通过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文化自信。
一、开展节日主题活动,增强德育体验
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是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节日活动,如春节的贴春联、元宵节的猜灯谜、清明节的祭扫活动等,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德育教育更具生活化和趣味性。这种体验式的德育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例如,端午节期间,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包粽子、编彩绳等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还能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种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民俗博物馆,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发展,进一步加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学校还可以结合节日主题,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分享中进一步加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融合节日文化与学科教学,提升德育渗透力
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学科教学是推进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策略。教师可以在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中融入节日文化元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德育熏陶。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德育的渗透力,使学生在多学科的学习中全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学科教学与节日文化的有机结合,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从而增强德育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与节日相关的古诗词,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引导学生体会重阳节的思乡之情和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绘制与节日相关的主题画作,如春节的福字、中秋节的月饼等,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节日的氛围。此外,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教学生演唱与节日相关的歌曲,如《春节序曲》《月儿弯弯照九州》等,通过音乐的感染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情感认同。通过多学科的融合,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感受到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教师还可以结合节日主题,开展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如“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提升德育教育的综合效果。
三、营造校园节日文化氛围,实现环境育人
营造浓厚的校园节日文化氛围是推进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如张贴节日海报、布置节日主题展板、播放节日音乐等,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感受节日的文化魅力。这种环境育人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营造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学校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德育教育更加自然和深入。
例如,在中秋节期间,学校可以在校园内悬挂灯笼、张贴与中秋节相关的诗词和故事,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节日文化的熏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播放与节日相关的诗词朗诵和故事,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也能感受到节日的氛围。通过营造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学校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德育教育更加自然和深入。学校还可以结合节日主题,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中秋诗词朗诵会”“春节民俗表演”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进一步感受节日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德育合力
家庭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加强家校合作是推进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保障。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互动平台等形式,引导家长参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这种家校合作的方式能够有效整合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通过家校合作,学校能够将德育教育延伸到家庭,形成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例如,在重阳节期间,学校可以组织“感恩父母”主题活动,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作贺卡、讲述长辈的故事,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家庭中感受到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向家长推送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教育资源,如节日习俗的介绍、节日故事的视频等,引导家长在家庭中与孩子共同学习和体验传统节日文化。
总结:传统节日文化作为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通过开展节日主题活动、融合节日文化与学科教学、营造校园节日文化氛围、加强家校合作等策略,可以有效推进小学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认同感。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进一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创新德育教育形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霞 . 中小学学科德育实施的内在逻辑与有效路径 [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 2025(1): 41-46。
[2] 吴雅婧 . 小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研究 [J]. 社会科学前沿 , 2024, 13(3): 111-121。
[3] 唐梵凌 . 在生活中成长:小学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J]. 教育科学论坛 , 2022(8): 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