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期食品分析检验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应用与探索

作者

付思宇

西安综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710001

当前,中职食品检验课程教学存在教学内容理论化倾向明显、教学方法传统固化、评价方式单一等突出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课堂参与度不足,教学效果不佳。传统食品检验多靠人工经验及基础分析仪器,效率与准确度难免有限。科技进步后,现代食品分析手段逐渐走向自动化,智能化,灵敏化,色谱技术、质谱分析、核磁共振等大量应用于食品污染物检测、营养成分分析、添加剂控制等各方面,检验能力和监管效能得以大幅提升。

一、食品分析检验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实际应用

(一)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分析检验在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中存在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利用现代仪器与方法。针对食品的成分,添加剂,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这些方面展开系统的检测,以确保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售卖等各个环节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分析有益于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提高产品信誉,还可以给监管部门提供科学支撑,精确查找并把控食品安全问题,并且有益于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推动食品产业发展,做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保障。

(二)加强食品溯源能力

食品分析检验对于加强食品的溯源能力有着不小的帮助,通过食品样本的成分检测以及标签比对,能够追踪到食品的原料来源、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以及食品的流通过程。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食品溯源链条。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一些数字化的技术和分析手段来进行检测,像条形码,二维码,RFID 芯片、数据库管理等等,将检测得到的数据和供应链信息进行整合,使得食品可以做到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链条可追溯。食品分析检验可以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迅速地找到问题的源头,有效地控制住风险,同时提升企业的透明度和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感,推动食品产业健康发展。食品分析检验是实现精准监管和风险防范的一大重要手段。

(三)支持执法与标准制定

食品分析检验为食品安全执法和标准制订给予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对食品中有害物质、食品添加剂,营养要素等项目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执法机关便能精确判定食品是否含有违法添加的物质,是否出现过量的残留等情况。这就使得执法取证工作具备了坚实的根据,食品分析检验还借助大量样本的数据堆积,呈现出各类不同食品的质量状况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如此一来,有关方面就能够凭借这些数据去制订更具有科学性且带有前瞻性意义的食品安全标准和监管规划。在碰到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时候,即时的检验成果可以指引应急操作的方向,有益于维护民众的健康及社会和谐稳定。

(四)提升公众消费信心

食品分析检验在提高民众的消费信任度上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依靠科学、正规的检测办法。可以迅速找出并消除食品中有害物质以及非法添加物之类的隐患,给市场上流通的食品带来强有力的保障,要是消费者知道手里买的食品通过专业机构仔细检查过后,达到或者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安全标准 [1]。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比较相信这些食品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进而增加对食品大环境的信心。食品企业基于检测的结果而把质量和相关信息公之于众,则可能进一步塑造自身品牌,引发积极的相互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行业就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创造出一个安全又放心的购物空间。

二、新时期食品分析检验的发展趋势与探索方向

(一)多维度综合检测技术发展

进入新时期,食品保障工作逐渐变得重要。多层面的综合检测技术的发展是食品分析检验的主要趋势之一。单一指标检测难以应对现在的食品种类多样以及食品成分复杂,而更重视的是对食品进行多参数的分析。采用综合使用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等众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达到在一次检测就能检测到食品中所含的微量污染物质、食品添加剂等,从而提高分析检验的速度与精确性。并且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应用,使得到的检测信息更为准确并且直观化,在一定程度上对食品的品质、危害等问题能够做到早知道、早预防。因此这一趋势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水平。

(二)便携式快速检测设备推广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被更多人关注到,便携式的快速检测装置的应用正在成为食品分析检验的方向之一,相对于传统的实验室检测设备,它有便于携带、使用简单、检测时间短、即时性好等特点。适合在基层的执法部门、流通环节抽样以及突发事件等应急检测当中使用,便携式食品快速检测设备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添加剂等多个项目。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出检测结果,使得对于食品监管的效率提高许多,而且它还可以跟移动设备、云平台相连接,可以实时上传、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分享。未来,随着便携式快速检测装置检测能力的不断提高、检测费用的逐渐下降,该便携式快速检测装置将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融合

在新时期食品分析检验的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相融合给提高食品检测速度与精确性带来了很大的动力。运用 AI 图像识别、模式识别还有深度学习技术就可以针对食品检测图谱、微生物繁殖状况以及成分分布等方面实施自动化分析,这样就能够有效削减人工出现的误差。大数据技术可以把大量的食品检测数据整合起来,并进行深度挖掘,从而形成一种风险预示模型,协助监管部门合理制订出检测计划和应对策略 [2]。这种组合还能够对整个食品链的数据进行跟踪并做质量分析,进而改善溯源性能和危险预测能力。这项发展不仅推动了检测手段向着智能化方向前进,也给创建起更科学、高效率、系统化的食品安全保障系统给予了新途径。

(四)标准体系与人才建设并重

新时期食品分析检验发展过程里,标准体系和人才共同进步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科学完善的检测标准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保证,它能给检验过程形成统一准则,加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权威度,当下急需加大对新兴食品成分、有害物质限量以及新技术运用等标准的制定和更新力度。人才乃技术创新与检测质量的关键基石,在人才培养层面,要加快构建具有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和信息技术素养的复合型食品检验人才。通过校企结合、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等形式,加大实践能力与前沿技术的融合强度,从而提高整个检测队伍的水平。

结论:

在新时期食品分析检验发展进程中,标准与人才两手抓,是整体水平提高的关键途径。科学完善的检测标准体系构成食品安全保证基础,可以给检验进程赋予统一规范,检测结果准确度和权威性会得到加强。现阶段,要尽快加大对新出现食品原料成分、有害物质限量以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标淮拟定与改良力度。人才是技术创新和检测质量的核心支撑,要加快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精通实验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食品分析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晓玲 . 关于新时期食品安全检验方法的研究分析 [J]. 食品安全导刊 ,2022(3Z):2.

2. 沈媛媛 . 新形势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技术应用分析 [J]. 低碳地产 ,2021,2(0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