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易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

黄婷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第一小学 341600

一、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关键任务。而浅易表象积累作为重要基础,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意义重大。表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痕迹,当这一事物不在眼前时,在特定刺激下,其形象仍能在脑海中重现。丰富的表象积累能够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充足素材,推动思维能力的逐步提升。

二、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丰富表象积累

表象的形成以感知为根基,没有感知就无法形成表象。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感知越丰富,所建立的表象就越具概括性,也就越容易发现知识的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应借助多种途径,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感知。例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触摸它们的面、棱、顶点,还可以通过量一量棱长、比一比面的大小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充分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大小、不同材质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拓宽学生的感知范围。通过这样多方位、多种形式、多种感官的参与感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正确而丰富的表象,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三、以表象为基础,进行联想和想象

以表象为基础展开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方式。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表象后,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拓展。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可通过将圆分割、拼接成近似长方形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圆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形成表象。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把圆分割得更细,拼成的图形会怎样?当分割的份数无限多时,拼成的图形就会无限接近于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的联想和想象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训练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发生变化,它的形状和大小会怎么改变?”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在想象中探索数学规律,提升思维能力。

四、数形结合,思维和谐发展

数形结合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交叉运用、和谐发展的重要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例如,在解决应用题时,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如“小明有 10 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比小明多 3 个,问小红有几个苹果?”可以让学生画出线段图,用一条线段表示小明的10 个苹果,再画一条比它长一点的线段表示小红的苹果数,长出来的部分就是多的3 个。通过这样的线段图,抽象的数量关系变得直观形象,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解决问题。在学习几何图形时,也可以将图形的特征与数量关系相结合,如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在理解图形的基础上,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实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相互促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结论

浅易表象积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丰富表象积累,以表象为基础进行联想和想象,以及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表象积累的作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断丰富表象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