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辅助下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

刘燕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城关希望小学 7263000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当前传统教学模式面临课堂效率低、评价滞后、个性化难以实现等困境。人工智能技术的嵌入,为课堂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模式带来新机遇,尤其在智能诊断、自适应推送与精准教学方面显示出强大潜力。本文聚焦人工智能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有效赋能,并构建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新范式。

一、人工智能技术介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背景与理论基础

(一)小学数学传统教学的瓶颈与智能化转型契机

传统上,小学数学教育往往侧重于传授知识和技能。然而,这种以应试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却无法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这一评价方式导致数学教育中一味追求高分和机械记忆的现象,忽视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等能力的重要性。在当前科技发展迅猛、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人工智能时代对于基础数学知识和计算能力仍然有需求,但更加注重培养创造力、逻辑思维和信息处理等高级思维技能。这为人工智能介入提供了契机——其可通过个性化学习分析等功能,弥补传统教学中差异化指导不足的问题,推动教学向素养导向转型。

(二)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与教学要素的融合机制

人工智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嵌入依赖于其核心技术与教学要素的深度融合。知识图谱可以构建学生的认知路径,帮助教师精准识别知识薄弱环节;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分析学习行为模式,推动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则为智能交互和即时答疑提供技术基础。这些技术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要素发生联动,逐步打破教学“同质化”壁垒,推动教学过程的动态优化。

(三)智能教育支持下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更新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其理念与人工智能推动的个性化、交互式教学高度契合。智能教育系统通过提供差异化资源、实时反馈和学习建议,为学生营造开放探索、自主建构的学习情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积极思考,逐步形成数学问题意识与逻辑思维能力。人工智能工具在学习进程中提供动态支持,使知识建构过程更加可视化、系统化,有效促进深度学习。教学理念在技术介入下不断演化,从注重结果转向过程导向,从关注教师传授转向聚焦学生认知,赋予建构主义更强的实践支撑。

二、人工智能赋能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基于数据分析的学生学习画像构建与分层教学实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基于数据分析的学生学习画像,是实现精准教学与差异化指导的重要支撑。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课堂答题数据、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行为路径等进行采集与深度分析,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逻辑推理能力、错误类型偏向以及学习习惯等关键要素,进而生成多维度、动态化的学习画像。在此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有助于教师科学划分学习层级,设置有梯度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例如,针对低层级学生强化基础计算与概念理解,对中层学生引导掌握知识间的联系,高层学生则可参与更具挑战性的数学建模或探索活动。

(二)自适应学习平台在个性化数学任务推送中的应用实践

自适应学习平台通过实时收集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实现对其学习状态的智能识别与内容动态匹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展现出显著的个性化价值。平台能够基于学生答题表现自动识别其知识短板和理解盲区,并据此推送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如针对某类错误频发的学生推送相关强化练习,或为掌握较好者推荐延伸拓展内容,从而避免“题海战术”带来的负担感和无效练习。这种系统具备精准推荐机制,能对学生每一次答题进行即时响应与调整,形成螺旋式的能力提升路径。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平台调取学生的学习曲线与任务完成轨迹,结合人工干预开展个别化辅导与小组教学,实现以学定教。

(三)智能评测系统对学习成果的动态追踪与即时反馈

智能评测系统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数据与结果数据进行动态采集与实时分析,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评价效能的重要工具。系统能够在学生完成题目后立即给出精准评分与错误定位,并自动生成详细的错因分析报告,不仅帮助学生即时发现理解偏差,也为教师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反馈依据。在动态追踪方面,系统可持续记录学生的答题速度、准确率变化、知识点掌握进程等内容,形成可视化的数据曲线,用于判定其学习是否进入瓶颈期或取得跃升式进步。教师可依托这些分析结果调整教学重难点安排、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实现“教- 学- 评”闭环互促。

(四)AI 助教在数学课堂组织与互动提效中的角色重塑

AI 助教的引入正深刻改变小学数学课堂的组织方式与师生互动结构,其角色已由传统的辅助者演进为智能化的教学合作者。在课堂组织方面,AI助教能够实时调度教学资源,根据教学进程推送恰当的学习材料或辅助演示动画,减轻教师备课与授课的认知负担。在互动方面,AI 助教具备自然语言识别与语义理解能力,可与学生进行语音或图形化交互,鼓励其提出问题并即时获得回应,从而增强课堂参与度与学习主动性。在一些低年级教学环节,AI 助教还可以以拟人化形象引导学生参与趣味性数学游戏,实现知识习得与情感支持的双重功能。教师则将更多精力集中于思维引导、情境创设与策略调整,形成“人机协同”的教学生态。

(五)区域推进“人工智能 + 小学数学”融合示范项目的实证研究

部分教育改革前沿地区已启动“人工智能 + 小学数学”融合示范项目,通过系统性集成 AI 教学平台、智能硬件终端与教师培训机制,推动区域内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结构性变革。这类项目通常以区县为单位,选择代表性学校作为实验场景,开展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证研究。在实施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通过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建立校企协同研发机制,推动 AI平台的本地化适配与功能优化。项目过程中不仅注重技术在教学中的功能验证,也聚焦于教师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变化与教学成效提升等多维指标的长期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在示范项目实施期内,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基础能力稳步增强、教师教学负担明显减轻。

三、结束语

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重构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逻辑,从教师主导向“技术 + 人”协同转变,实现了教学精准化、反馈实时化和资源智能化配置。研究表明,智能教育工具的合理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增强教师教学效能,并推动课堂结构的系统革新。

参考文献

[1] 王潇 , 王庆荣 . 人工智能时代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变革分析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下旬刊 ),2023,(12):19-21.

[2][1] 田华 , 孙丽萍 . 人工智能时代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变革探究 [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下旬刊 ),2023,(11):143-145.

[3] 盛海迪 ; 唐斌 .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与模式设计[J]. 教学与管理 ,2023,41(11):32-35.

[4] 王建华; 张静. 人工智能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 ,2023,38(05):47-50.

[5] 张云香 . 人工智能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2,36(26):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