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背景下社区图书馆发展研究
齐英
潍坊学院
在相关国家战略政策的扶持下,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智慧社会”这一概念,已经成为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之一。新型智慧城市包含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应用场景,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智慧图书馆是智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社区的生活场景中,社区图书馆将作为重要载体之一为社区居民提供互动的知识技能共享交流平台,倡导市民终身学习。在新型智慧城市视角下,未来社区图书馆如何创新发展以赋能未来社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为智慧城市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已引起越来越多图书馆人的关注。
一、智慧城市、智慧社区与社区图书馆的关系
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图书馆并非孤立存在,它们是基于一个整合体,将社会里的力量实现有机的整合,实现信息化与城市化的深入融合发展,确保政府、社会、居民的利益诉求可以更好地体现出来。在建设社区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个性化是其一项核心要素,未来的智慧社区要以社会管理、公众服务等实际需求为基础,充分结合智能系统平台、大数据等技术,分析用户的浏览与使用数据的行为模式,从而对用户的需求有充分的、全面的了解,针对于不同的用户可以形成不同的需求分析报告,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让居民可以体验到人性化、低成本、高品质的服务水平。
二、智慧城市背景下社区图书馆的新定位与功能拓展
智慧知识中心 : 提供丰富的数字化资源(电子书、期刊、数据库、音视频、开放课程)。 能利用AI驱动的智能检索、个性化推荐、参考咨询。可以构建主题知识库, 开设数字技能培训,提供创客空间与设备(3D打印、编程、多媒体制作),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2. 社区信息枢纽与服务平台:整合发布本地政务信息、公共服务信息、社区活动资讯, 成为智慧城市服务入口, 提供智慧生活指导(如健康、金融、法律信息),利用智能空间管理系统优化布局,支持灵活多变的活动场景(读书会、讲座、工作坊、小型展览、社区议事),提供智能化的会议预约、设备借用服务,营造舒适、互联的社交环境。
3. 终身学习与包容性平台:支持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提供无障碍智能服务(语音导航、屏幕阅读、智能助残设备)。 关注老年群体、儿童、新市民等特定人群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和活动,成为非正式学习和非功利性阅读的倡导者。
4.文化记忆与创新引擎:利用数字化技术保存和展示本地文化遗产、口述历史,为本地创作者、小微文化团体提供展示和交流平台,激发社区文化创新活力。
三、社区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配套政策与规范的缺失。在建立社区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必须实施大量的信息交换。而在此期间主要应该考虑的问题有两点,第一点是运用什么样的标准以及规则来进行交换,另外一点是怎样确保信息安全。尤其是一些关系到知识产权的文献,以及与读者个人隐私有关的信息。针对这些方面进行处理的时候缺乏具体的规范,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各图书馆的建设水平达不到一致,不能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变成了信息孤岛,这对于社区智慧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出台相关的政策与规范,这样才能确保其正常的发展。
2.数字信息资源相关问题。目前在国内的社区智慧图书馆建设当中,资源检索标准、存储格式还没有一样的标准。这样一来,信息管理系统就无法起到正常的作用;而且国内的数字图书馆也没有使用一样的网络服务系统,数字资源无法集中,图书馆的资源配置存在问题,无法进行资源共享。
3. 支撑平台与技术问题。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不得不依靠智慧化的平台以及相关技术。像是馆内的空间设计,物理设施的正常运转,信息管理系统等软件的开发等,这些如果离开了高新技术就无法正常的实现。就当前的情况来说,很多的研究尚在理论创建时期,而尚且没有能够应用到全国领域中的智慧化支撑平台,未来还要对此作出积极的努力。
4. 建设成本问题。在整个社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方方面面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不管是纸质阅读,还是数字阅读,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需要购买相应的设备和资源,这都社区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
主要问题。
5. 智慧馆员队伍建设滞后。在社区图书馆的正常化经营中,馆员并不只是作为看管图书的管理者,而是应该有着图书情报专业理念的高端人才,可以深入了解用户需要,针对馆内资源进行整合梳理针对用户供应极具特点的服务。但是,很多的社区图书馆在建设的过程中并不重视这一方面,更为重视设备、馆舍建设等方面。因为馆员的素质不够,跟不上图书馆的发展,这对社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四、智慧城市背景下社区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1. 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处于泛在图书馆环境和网络中,图书馆的整体运营需要完善的法律来进行规范,比如说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以及知识产权等此外,针对用户隐私的保护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层面。政府方面应该针对其制定完善的法律条文,从而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各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文化強市建设政策方面的支持,将社区图书馆纳入智慧城市整体规划和“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 制定清晰的智慧社区图书馆发展战略和标准规范,由政府或者社会力量出资举办的社区智慧图书馆,投入资金、场地支持。
2. 实施图书馆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国家或各省针对管理体系、具体程序、经费保障等制定相应的标准。具体的标准制定应该参考国际上的先进经验。而进行标准化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国内图书馆的较快发展,同时还能提升我们国家在国际图联上的地位,同时培养更多的专业性高级人才。
3. 建设具有自身特点的馆藏以及资源。图书馆在运营管理期间,应该针对本馆资源的实际情况以及别的馆的运营情况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并且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出具有个性化的服务方案,走特色发展之路,为用户提供具有特点的服务。
4. 加强合作关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图书馆应该致力于数字资源建设的完善。为了更好的控制成本以及合理的利用资源,更多的图书馆开始选择加入图书馆联盟。并且应加强各个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供应商之间,职能部门和图书馆之间的合作。
5. 提供更优质服务。保留传统服务渠道,提供耐心指导, 营造人文氛围,智慧空间仍需保留阅读的静谧感和人际交流的温暖。 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防止技术异化,技术是手段而非目的,始终以提升人的体验和福祉为核心。 随着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馆员需要专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加强馆员数字素养、技术应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活动策划能力、社群运营能力培训,角色从管理员转变为知识导航员、技能培训师、社区连接者、创新协作者。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社区图书馆发展,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以居民需求为核心,以智慧技术为赋能手段,以人文关怀为灵魂,以创新服务模式为驱动。通过前瞻性的规划、扎实的建设、持续的创新和包容的态度,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的社区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仓库,更是智慧的孵化器、连接的纽带和心灵的港湾。
参考文献:
1. 卢文辉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的智慧图书馆发展 图书馆研究[J]2021.05
2. 郭冠群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社区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 硕士[D]2020.06
3. 陈荣瑞 浅谈我国城市智慧图书馆建设 智能城市[J]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