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 五育” 融合理念—探索小学语文课堂高质量教学
涂怡伶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麟峰小学磐龙校区
引言
“五育”涵盖了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语文教师将“五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可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同时,“五育”还将为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提供方向,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综合育人功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1. 以文育德,挖掘文本内涵
教师实施“以文育德”策略,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从文本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入手,融合德育教育。以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为例,文章描写种花生、尝花生和父亲谈话的过程,表达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深刻道理。教师围绕文章主旨,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启发学生领悟人生哲理,实现语文学习与品德教育的有机统一。教师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环境,让学生体会“落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果实结在枝头,而是埋在地底下”的含义,凭借这种自然与人的品质的比喻,让学生初步理解内在美胜于外表的道理。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例,启发学生思考现实中有哪些人和事体现了“像花生一样有用”的品格,帮助学生将课文中的道德理念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2. 以智启思,培养语文素养
“以智启思”理念强调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独立思考,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
以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为例,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发展其思维能力,落实“以智启思”的教学理念。在初读课文阶段,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故事结构,把握故事发展的主体脉络。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蔺相如为何能够不计前嫌?”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探寻人物内心,培养人物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凭借句段品析,让学生体会关键语句背后人物的心理变化,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锻炼其语言组织能力。在教学延伸部分,教师设计思考问题:“假如你是蔺相如 / 廉颇,你会怎么说?”指导学生深刻理解文本精神,培养其思辨的能力。
3. 以体融语,开展融合活动
语文教师将体育活动融入教学过程,可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其不再局限于书面表达,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以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为例,教师从“速度”出发,结合体育学科的特性,设计“速度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形式的“快”,激发其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短跑接力”小游戏,由学生观察记录每组所用时间,带领其思考“什么让我们变得更快”。回到语文课堂后,教师借体验活动引出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在此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体现“速度”的关键词句,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逻辑,增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课后,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活动谈体会,从“自己能跑多快”过渡到“信息为何能更快”,再回到课文主旨“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学生亲身体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思维也更加开阔。同时,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既能锻炼身体,也能学习语文知识。
4. 以美润心,融合美育元素
“以美润心”强调利用语文教学带学生欣赏语言文字之美,从而实现审美培养的育人目标。教师应以审美视角组织教学,带领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意境,激发其对文字之美的感悟。
以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为例,文章通过对作者童年回忆的叙述,展现了作者对故乡自然之美的深情回忆。教学之初,教师为学生播放桂花飘落的视频,营造“桂花雨”般的意境,让学生产生直观的美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带着“作者为什么念念不忘童年时的桂花雨?”这一核心问题反复朗读文章,体会文中描写桂花飘落片段的意境美。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细读重点段落,鼓励其体会作者的语言之美,领悟文字所承载的情感力量。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细腻的情感描写,通过“我”对桂花树的深情回忆,感悟融于日常却深沉持久的亲情之美,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除这些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模仿文章句式,用“像……一样……”来描绘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在语言表达中提高审美能力。
5. 以劳促行,拓展语文实践
语文教师应积极拓展实践路径,将学习内容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
以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深情》为例,教师教学时首先带领学生感知文本中对母爱的细节描写,找出关键词句细细品味,让学生对“慈母”形象有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开展“我为母亲做一件事”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家庭实际,帮助母亲完成一次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完成后,教师让学生以“小事中的大爱”为题,写一篇作文,记录自己的劳动过程、母亲的反应。在习作指导中,教师指导学生注重细节描写与真情表达,鼓励其从具体行动中感悟母亲的爱。利用这一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让其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到母爱的温暖,培养学生感恩意识。这种由读到写、由感到行的教学设计,拓展了语文课堂的育人功能,实现了语言学习与劳动实践的有机统一。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将“五育”理念融入教学,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推进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五育”在语文课堂中的融合,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缪丽娜. “双新”背景下的跨学科学习——小学“五育并举·语文春之韵”综合育人活动案例 [J]. 现代教学 , 2025, (S1): 73-74.
[2] 胡夏莉 . 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课程集群教学实践路径初探 [J]. 广东教育 ( 综合版 ), 2025, (06): 41-42.
[3] 杜钰赟 . 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 2025, (10): 61-63.
[4] 王丽 . 立足“五育”融合理念——探索小学语文高质量教学举措 [J]. 读写算 , 2025, (06):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