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利工程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施
于艳
鼎城区蒿子港镇民主垸水利管理委员会
引言
水利工程在保障国家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作用关键。但传统管理模式存在信息采集不及时、数据处理能力有限、决策缺乏科学性等问题,难以满足水资源管理和工程高效运行的需求。智慧水利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水利工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智能化管理,成为解决当前困境的有效途径。而智慧水利工程管理平台作为核心载体,整合各类水利信息资源,实现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处理,为管理提供强大技术支持。
1. 智慧水利工程管理平台设计
1.1 设计目标
智慧水利工程管理平台旨在构建集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平台,实现水利工程智能化运行与管理。其目标包括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感知与监测水利工程设施、水文水资源、气象等信息,确保数据准确及时;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高效处理分析海量数据,挖掘规律为决策提供依据;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模型,实现智能决策,提高管理科学性与精准性;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协同管理与信息共享,提升效率与协同性;通过直观可视化界面展示数据和分析结果,方便管理人员操作。
1.2 设计原则
平台设计需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采用先进技术和成熟架构,确保高水准与扩展性,同时贴合实际需求;具备高可靠性与稳定性,能在复杂环境下持续运行,保障数据安全完整;遵循开放标准和协议,拥有良好开放性与兼容性,实现与现有系统无缝对接和数据共享;加强安全防护,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防止泄露和非法访问;具备良好可维护性与可扩展性,便于升级和功能拓展,适应管理发展需求。
1.3 平台架构设计
平台采用分层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应用层和用户层,各层协同工作。感知层作为数据采集源头,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及卫星遥感、无人机技术,实时采集水利工程设施运行状态、水文水资源、气象等信息,提供全面数据支持。传输层运用无线、有线和卫星通信技术,将感知层数据传输至数据层,同时建立安全机制加密数据,保障传输及时、可靠、稳定。数据层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集中存储管理结构化、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经处理建立统一标准和模型,为应用层提供高质量服务。应用层根据业务需求开发工程运行管理、水资源管理等多个模块,调用数据和模型实现业务智能化处理。用户层通过 Web 端、移动端等终端,为相关人员提供操作入口,支持权限管理和个性化界面定制。
1.4 功能模块设计
工程运行管理模块可实时监测水利工程设施设备运行状态,通过数据分析和故障诊断模型及时发现隐患并预警;制定巡检计划,利用移动终端实现巡检任务管理,提高效率和质量;根据故障和计划进行维修任务管理,保障维修养护工作,延长工程寿命。水资源管理模块实时监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运用评价模型评估开发利用现状和承载能力;依据供需和计划制定调度方案,远程控制设施优化调配,保障供水和生态用水;对用水量计量统计,通过水费系统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水旱灾害防御模块实时监测雨情水情,利用模型预测预报灾害并发布预警;洪水时制定防洪调度方案,联合调度设施减灾;干旱时制定措施,保障农业生产和饮水安全。水质监测与管理模块通过站点和设备实时监测河流水库水质,运用模型评价分析并预警;管理流域内污染源,建立数据库为水污染防治提供支持。综合决策支持模块深度分析挖掘海量数据,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可视化技术展示数据和结果,辅助决策;建立应急预案库,在突发事件时快速响应和指挥。
2. 智慧水利工程管理平台实施
2.1 实施步骤
进行项目规划与需求分析,全面调研管理现状,了解需求和流程,制定规划和报告,明确平台建设目标等。接着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依据规划和分析进行架构、模块和数据库设计,选择技术和工具组织开发,遵循规范确保系统质量。然后采购安装硬件设备,按需求采购并调试,确保与软件对接[1]。采集录入数据,组织专业人员处理历史和实时数据,建立质量控制机制保障准确完整进行系统集成与测试,将软件和硬件集成测试,解决问题确保稳定运行。系统测试通过后上线,并培训管理人员使其熟练操作。建立运行维护机制,安排人员维护管理,优化升级系统,满足新需求。
2.2 关键技术应用
物联网技术部署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现水利信息实时采集和设备远程控制,全面感知工程和水资源状况。大数据技术高效存储、管理和分析海量水利数据,挖掘价值和规律,为决策提供支持,如预测洪水。云计算技术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实现分布式存储和并行计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且具备良好扩展性。人工智能技术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实现设备故障诊断预警、影像分析和智能人机交互。GIS 技术结合水利数据,直观展示相关信息,实现可视化分析和空间决策支持,辅助防洪调度等工作。
3. 结束语
智慧水利工程管理平台通过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融合,实现管理智能化等目标。研究表明其能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水资源效率等,为国家水安全和发展提供支撑。未来平台将更智能化、集成化和个性化,更多新技术将应用其中,加强与其他行业系统集成,提供更全面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在水利行业现代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晓琳 . 智慧水利工程建设与现代化管理结合实施路径[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全文版 ) 工程技术 ,2025(4):017- 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