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生物学必修

作者

蔡兆明 程春红

长江师范学院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重庆 408000

1. 研究背景

​1.1 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1]。生物学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科学,不仅传授知识,更承载着培养科学素养、社会责任和正确价值观的使命。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1.2 高中生物学教学对思政教育的要求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明确提出,生物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大核心素养。其中,“社会责任”直接指向思政教育,要求学生关注社会议题,如生态环境保护、健康生活方式、科技伦理等。因此,教师需在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使生物学知识与社会发展、国家战略相结合 [2]。

​1.3 国家最新政策对课程思政的指导

2020 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所有课程都应发挥育人功能。2022 年《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进一步要求中小学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能力,这些政策为高中生物学课程思政提供了明确方向,包括​强化价值引领​,如爱国主义、科学精神;​关注社会热点​,如基因编辑伦理、疫情防控等[3]。

2. 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教学过程中可融入的思政元素

研究系统梳理了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材内容,提炼出10 个典型思政教学案例,构建了多维度的课程思政体系,总结了每个思政元素的核心内容,对每个思政内容的引入设计的相应的教学思路。

研究挖掘的思政元素包含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国家意识与社会责任、生命教育与文化传承、健康生活与生态文明、职业认知与劳动教育、科学伦理 6 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表 1)。将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方面的思政元素引入到“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等教学内容中,如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成就及研究历程,激发学生勇于挑战的攻坚精神和魏国风险的家国情怀;将国家意识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方面的思政元素引入到“细胞整体性”与“细胞核功能”两部分教学内容:如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部分,通过介绍细胞核在细胞中的重要性及其对整个细胞运行的核心作用,培养学生拥护党的领导的全局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将生命教育与文化传承核心素养方面的思政元素引入到“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教学内容部分,此部分通过分析《本草纲目》对药用植物黄芪多糖的记载与应用,揭示其背后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及文化自信;将健康生活与生态文明核心素养方面的思政元素引入到“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以及“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两部分教学内容中,如通过介绍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对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影响及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如何进行科学运动与健康生活的意识;将职业认知与劳动教育核心素养方面的思政元素引入到“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教学内容中,将各个细胞器与国家各个职业的劳动者做类比并阐述其作用及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各司其职、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将科学伦理核心素养方面的思政元素引入到“细胞的分化”部分,通过介绍胚胎干细胞研究及正确的应用范围,不当应用可引发严重问题提醒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伦理观念。

表1 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3. 展望

研究通过系统梳理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材内容,挖掘出 10 个典型思政教学案例,构建了包含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国家意识与社会责任等6 个维度的课程思政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应重思政教育的自然融入,避免生硬说教;其次,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采用科学史情景再现、角色扮演辩论会等形式提升教学效果;最后,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设计“我的运动计划”等实践活动促进价值内化。

参考文献

[1] 杨英兰, 范丽仙. 中学生物学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研究[J].中学生物教学,2024(32): 14-16.

[2] 周杰 , 彭洁 , 郭艳 , 张旭 . 思政教育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困境及改善策略 [J]. 新智慧,2025(8): 48-50.

[3] 牛紫静 . 传统文化视域下高中生物学课程思政育人的实践与策略研究[D].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2025.

[ 基金项目 ] 江师范学院 2024 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010631236);市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024-092);教学案例库项目。